而立年激情依旧 新未来携手共创

——写在国家级上海闵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之际

2021年05月21日15:18  
 

落户闵行开发区的部分世界500强企业 米其林

1986年8月,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闵行开发区”)和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虹桥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到全国第一块土地批租国际招标项目落实,从1992年邓小平视察闵行开发区时的1:2.8的投入产出比到2015年底闵行开发区1:60的投入产出比,从闵行、虹桥两个开发区仅4.15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到闵行开发区扩区临港之后的17.45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从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为主到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的自我培育……

三十年,闵行、虹桥开发区经历了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外向型”到“外向内生”并举的历次创新发展。

2014年5月,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地产集团”)的整体部署,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的管理公司国资股权整合重组成立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闵虹集团”),并被定位为地产集团开发区板块的投资开发管理主体。在国内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更加风云变化,为了适应“新常态”,期待在更深层次的创新发展中“凤凰涅槃”,闵行、虹桥两个开发区将走上携手创业创新之路,再出发。

创新发展引领者

三十年来,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一南一北,地缘相近,虽然都采用区别于开发区管委会的企业化运营模式,但在开发区具体业务运营的创新发展上各具特色。

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闵联公司”)负责闵行开发区的运营,长期致力于开发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目前已逐步形成以工业地块一级开发、工业厂房定制和物业租赁为主,以股权投资、房地产开发等为辅的多元化、综合型发展格局。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定制厂房”业务已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0%以上,积累了如ABB、苏尔寿、亨斯迈、艾仕得等一大批跨国企业客户。

闵行开发区创业初期,就在招商项目上坚持“三为主”的标准,即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外商投资项目为主、产品出口型技术先进性两类企业为主。在这一标准下进区企业呈现出层次高、投资额高、技术含量高的特征。

从1986年到2015年的30年间,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9个,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9.5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2207万美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054.4亿元,企业利润728.4亿元,实缴税金605.6亿元。在全国所有工业开发区中,闵行开发区单位土地面积的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工业增加值持续名列前茅。

闵行开发区作为一个专业的工业开发区,通过坚守先进制造业的开发区特色,引进世界级的研发设计中心、地区总部和高端制造项目,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逐步奠定了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夯实开发区的基础。据统计,在2010年之前,闵行开发区100%完成土地开发,100%为外资企业、100%为制造业。

在各项资源有限,发展曾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闵行开发区是如何实现这三个“百分之一百”?首先,积极延伸产业链,做长价值链。闵联公司积极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集中,大力吸引研发、设计、销售、企业总部等机构落户园区,延伸产业链。在优化投资环境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引进强生、亨斯迈、圣戈班、艾仕得、米其林、ABB等多家世界级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入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在英格索兰等区内企业将生产基地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时,引导其把结算、销售、研发等留在开发区,形成“两头在沪,中间在外”格局。

同时,闵联公司还积极帮助企业做长价值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三菱电梯年产值始终徘徊在80-100亿元,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开发区与三菱电梯主动对接,为其腾出7万平方米厂房和3万平方米土地,供其做电梯的新品种及后续维修、保养等增值服务。之后,三菱电梯终于突破发展瓶颈,2015年产值迅速达到185亿元新的量级。

其次是主动调结构,使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势企业集群和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闵行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就注重企业质量和效益,坚持不懈对产业结构进行持续调整,精益求精,提高企业集中度,开发区企业数量从最多时候的100多家调整到目前70家左右,其中开发区企业的40%是全球500强的投资项目,包括著名跨国集团的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其销售收入、企业利润已占开发区总量的75%以上,税收更是占到开发区总税收的85%。

而负责虹桥开发区建设运营的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虹联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销售和股权投资、物业租赁、物业管理等领域,三十年来一直都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虹桥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两个阶段。从建区至2000年,是虹桥开发区的“一次创业”时期,在此期间,虹桥开发区完成了“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市场,主动作为,引进外资,建设楼宇项目,开发区的甲级写字楼、展览馆、五星级酒店、商场、高档公寓等楼宇大部分在这一时期建成。

进入二十一世纪,虹桥开发区提出了“立足虹桥、完善虹桥,走出虹桥、发展虹桥”的“二次创业”战略方针。“二次创业”落实到开发区内,就是积极实施区域深度开发战略,推动一批项目的改建、新建步伐,加快开发区全面建成,不断完善开发区的区域形态与商贸功能。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虹桥开发区对一批项目实施了升级改建、城市更新,已完成的项目包括:由原开发区加油站改建的新虹桥商厦项目,由原锦明大厦项目改建的交通银行大厦写字楼项目,以及补建的扬子中心写字楼项目、改建的新虹桥俱乐部项目等;开发区还推动实施了一批新建项目,包括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改建项目以及31号地块商办综合项目等。

2014年5月,在闵虹集团成立之后,又开创了虹桥开发区发展的新局面。依据地产集团打造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城市更新平台的顶层战略设计,围绕闵虹集团打造产业地产引领者的定位,虹桥开发区积极推进“重彩虹桥”发展战略,发挥核心商务区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参与开发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围绕“畅享虹桥”理念,坚持招商选资工作原则,为入驻客户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的便捷与优惠;贯彻“无界虹桥”理念,实现闵虹集团所属各开发区资源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合作机制;落实“绿色虹桥”理念,通过建设绿色低碳引领的开发区,助力开发区转型发展与品牌形象提升。

目前,由闵联和虹联两家公司国资股权整合重组后成立的闵虹集团持有各类物业已超过5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闵行、虹桥两大开发区和临港园区,以及上海百事可乐、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等40余个投资项目,逐步形成以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研发中心、商务总部、楼宇办公租赁和项目投资为主的开发区经营模式。

集约节约示范者

与国内其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范围内的可用土地已被开发殆尽,因此,若要对原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提质降耗,唯有“腾笼换鸟”才是出路。

闵虹集团在“腾笼换鸟”时始终坚持功能性平台与市场机制的统一,既把经济运行质量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同时也坚持功能性平台的定位,坚持对土地资源的严格管理,始终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二次开发的主动权。

其中,闵行开发区尤其注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其抓住产业、企业具有生命周期,而土地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永续利用的规律,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产品出口型和技术先进型为主的“三为主”招商方向,并积极贯彻土地利用须精耕细作、招商选资须精心策划、提升服务须精益求精、资金使用须精打细算和开发区建设须出精品工程的“五个精”工作标准。

闵行开发区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土地政策,通过调整功能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到期回购这6种回购方式进行开发区项目的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2002年,闵行开发区企业富士施乐公司提出需要在原址扩大,同时增资10亿日元建设第二工厂的需求。闵联公司为了满足富士施乐的扩建要求,动迁了周边5家企业,为富士施乐公司产能扩大创造空间。富士施乐的新车间投产后产能骤增,生产能力从原来的9万台跃升至30万台,而占用土地资源却只增加了30%。截止2016年5月底,开发区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一共回购厂房37.6万平方米,回购土地104.2万平方米。

2004年初,闵联公司认真研究了上海市规划部门新发布的《关于上海市对郊区工业用地规划指标核定的若干意见》,认识到从提高地块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的角度,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闵联公司结合定期走访开发区企业的做法,向各企业宣传了新政策,鼓励开发区企业用足规划指标,低成本扩大产能,从而达到对开发区土地精耕细作的目的。

十几年的“腾笼换鸟”,让闵行开发区提升了投资环境,实现了“零增量土地”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并发展了企业集群。同时,闵行开发区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还尽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可能地放大集约利用土地带来的综合效应,增强闵行开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走出了一条工业开发区集约化经营和管理土地的创新之路。

据统计,2015年,闵行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企业销售额、税收、利润分别达245亿元、25亿元和19.5亿元。

目前,闵行开发区94%的土地由闵联公司持有,为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近期投入4亿元建设的10万平方米定制厂房,使ABB等重点企业或项目实现拎包入“驻”。

绿色低碳践行者

社会发展包含生产与生活,因此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闵行开发区,闵联公司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坚决调整“三高一低”产业。“十二五”以来,闵行开发区发展呈现“两个持续”的特点——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其中,2011-2013年,闵行开发区经济年均增长7%以上,产值能耗、水耗则分别下降7%和6.6%;按“十一五”口径,产值能耗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40%。据统计,到2014年,闵行开发区的单位产值能耗、水耗仅相当于上海市平均水平的1/3左右。因此,2014年3月,闵行开发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并在当年经国家环保部推荐,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南南合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案例。

自2008年开始,闵行开发区每年都向社会公布《国家级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公报》。截止2012年底,开发区内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50%以上,其中,80%的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对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措施、环保投入、污染物排放状况、履行环保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信息公开,并编制环境年报公开发布。

闵行开发区的碳排放总量从改造前的2008年78.81万吨下降到2012年改造后的65.19万吨,减少碳排放量13.62万吨,降低了22.98%,这相当于约50000辆1.6升家用小汽车一整年的碳排放量,效果十分显著。2015年产值能耗和水耗又同比下降11.7%和13.8%。

此外,开发区企业还成立了“共同环境行动宣言”组织,强化了“自下而上”的环境自我需求,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开发区企业的自觉行为。目前,闵行开发区内60%以上的生产性企业建立了清洁生产机制,并按政府要求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了100%。

在“十三五”期间,闵行开发区还将紧紧围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是低碳制造引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排放项目增长替代;二是清洁利用土地,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率先试行土壤检测与修复,包括使用前的本底检测、使用后和重新使用前的检测与修复;三是控制污染总量,推进节能减排,坚持严格执行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四是环境责任共建,以企业作为主体,组织开发区企业共同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因开发建设较早,虹桥开发区内各大厦楼宇的配套锅炉基本采用柴油作为能源,供能方式单一,随着油价不断上涨,燃油锅炉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且燃油锅炉本身的燃油排放也与政府所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政策不相适应。因此,从2009年开始,虹桥开发区先后推行商务楼宇‘油改气’4个项目,从节能效果看,共完成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每年共计可节约的能源费支出200多万元,减少碳排放共计1300多吨。

除了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开发区还“舍小为大”,拿出企业用地,为开发区员工及周边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2000年前后,闵行开发区斥资7000余万元,虹桥开发区斥资1亿多元,分别在两个开发区各自兴建了一座集观光、科普、休闲、生态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总面积达53万平方米,占开发区总面积的12.8%。这两座公园的建设既开创了企业修建大型绿地的先例,改善了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区提供了良好条件,还多次为市区大型文化活动及社区公益活动提供了场地,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健身和休闲活动场所,体现了国家级开发区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2015年11月30日,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携手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正式开通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热点,创新了国家级开发区之间绿色低碳出行的方式。2016年闵行开发区还与天津开发区等共同发起成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倡导和推进绿色制造理念。闵虹集团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协同创新发展的开发区,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面向未来“二次创业”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持续低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闵虹集团坚持以“二次创业”和“凤凰涅槃”的决心,利用重组整合的有利时机,融合工业开发区和商贸办公开发区各自优势,推进“跨界合作发展”,发挥“1+1>2”效应,向未来迈出了拓展创新的坚定步伐。

一是资源整合、资产梳理,强强联合,融合创新,为拓展创新夯实基础。闵虹集团以整合为契机,积极改革,开拓创新。在资产层面,对各开发区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充分发挥协同集成效应。

在产业层面,闵行开发区与虹桥开发区融合互动,将总部型企业逐步向虹桥开发区集中,而生产型企业向闵行开发区聚集,例如,闵行开发区的不凡帝范梅勒等企业已经或计划将地区总部向虹桥开发区集中,而生产向闵行开发区聚集,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内部运营成本。

在招商层面,通过资源整合,有效拉长和丰富了开发区产品链,可以为招商企业提供从研发、设计、厂房定制到商务办公、企业总部等一体化解决方案,还可以以地产集团土地资源作为依托,大大扩展了招商空间。闵行集团成立以来,已引进意大利不凡帝集团地区总部和销售中心、美国艾仕得研发中心、中科院物联网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

二是实施“区区合作,品牌联动”,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要招商走出去,改变以往相对封闭、自我循环的招商局面,注重以市场化、专业化方式加强与国际知名中介咨询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重点跟踪创新中心、高端制造、移动互联等项目。其次要品牌走出去,利用品牌、招商、管理、资金等优势资源,通过提供品牌使用权、输出管理经验、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等,与其他地区开发主体结成共同体,进行整体开发,比如近期将重点推进与闵行马桥地区合作开发的闵行开发区西区,与金山朱泾工业园区的区区合作。再次要开发走出去,与新加坡腾飞集团合作,采取“资源和产业社区招商管理”优势互补模式,创新“基金+产业+基地”的产业社区开发模式,通过打造集创业创新、科技研发、商住配套于一体的"智慧产业社区",融合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规律,以“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为产业发展理念,引进产业功能,促进产城融合,整体推进城市更新,努力建设成为上海市新一代工业综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人民政府创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简称“零号湾”),充分发挥各自在智力、科技、信息等资源资本的集聚优势,以市场化方式对原沧源科技园进行整合,通过园区链接、资本嫁接、运营管理,并由闵行、虹桥开发区承接其中具有高成长性、创新性项目与产业,打造闵行开发区、虹桥开发区、临港园区、零号湾共通共融的众创空间。

2015年6月18日“零号湾”正式运营,一年多来,已累计自营在孵项目245个,其中在孵企业196个,在孵项目种类逐渐向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环保及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靠拢。

在三方合作的强大推动力下,2016上半年“零号湾”涌现出了一批拥有亮点的在孵优质项目。其中,有凭借其新颖的设计制作APP平台获得今年“小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的上海图淘科技有限公司;有孤军奋战的创业铁娘子发展成为沪深两地全面覆盖线上任务众包平台,账面实际估值超过6000万元的上海塔斯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未来,“零号湾”计划集聚5000名创业者,并建设配套创业加速器和接力园,最终建成人才集聚、功能完备、生态体系完善的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大事记

1985年2月

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8月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6年10月

上海首家注册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格雷斯(中国)有限公司落户闵行开发区

1988年3月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26号地块成为中国首个土地批租国际招标项目,开辟了引进外资新方式

1992年2月

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6年2月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临港,扩区面积13.3平方公里

2013年4月

上海杭州湾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发上海杭州湾新兴产业园

2014年4月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2014年5月

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6月

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正式启动

2016年5月

“零号湾”获准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

闵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风采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并经国家环保部推荐,作为国内第一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南南合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0.65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辟有领馆区和全国唯一以商务、展览展示、酒店居住、外事等功能为主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煜 刊登于2016年8月29日)

(责编:葛俊俊、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