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沪港通”“债券通”平稳运行,“熊猫债”规模扩大

2021年05月21日17:06  
 

上海继续位居全球第三位。

在20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解冬作了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上海已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21年3月,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继续位居全球第三位。

“聚焦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抓紧推进落实。”解冬说,在临港新片区方面,推动国家出台“金融30条”,发布“新片区金融50条”,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在科创板方面,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科技属性更加突出,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关键行业发展。制定并落实“浦江之光”行动,建设企业库和政策库,形成梯次上市的良好局面。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发布“示范区金融16条”。推进金融服务G60科创走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建设,全面提升示范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

报告显示,本市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从无到有,市场规模从小到大,多项指标跃居世界前列。20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位。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市场产品从单一到多元,推出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外汇期权等一系列重要金融产品工具,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基准利率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解冬表示,上海金融对外开放走在全国最前列。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674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过30%。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和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等一大批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或组织相继落沪。金融开放“首家”“首批”示范效应明显。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加快,“沪港通”“债券通”平稳运行,“沪伦通”“中日ETF互通”等成功推出。“熊猫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解冬说,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科创板基础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浦江之光”行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生态体系。继续做好金融支持“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实施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有序拓展上线金融机构类型和政府数据项。支持上海“五型经济”做强做优,更好服务“五个新城”建设。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不断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上海价格”的影响力。

“加快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速。”解冬说,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支持上海金融法院打造成为我国金融司法品牌。强化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合力,形成有效保障金融中心建设的监管体系和制度体系。优化金融集聚区功能布局。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