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路中运量车站屏幕上车辆信息一目了然
全球特大型城市的交通治理,向来是一大难题。在上海,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被率先运用到推进交通数字化转型及公共交通便民服务,突出以人为本的未来出行感受,突出数字孪生技术赋能交通,突出革命性重塑行业业务流程,市民出行,更惬意!
最新发布的《上海市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2021-2023年)》列出60项数字化转型项目清单,将打造一批综合面强、应用面广的数字交通“新场景”,成为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汽车馆曾展示了2030年崭新的智能城市交通系统,很让人惊叹,而今已成清晰的现实。这两天,大江东工作室走上街头,着实体验了一把服务百姓的数字交通新成果。
公交到站预报准确率达97%,让乘客心中有“数”
东哥要从位于浦西的半淞园路,乘坐“大桥六线”到浦东的东绣路。点开手机“高德地图”,在“实时公交”中查询“大桥六线”,选择“交通大学—张衡路科苑路”下行线路,再点击“中山南路南车站路”站点,即刻显示“最近的公交车还有3站,约9分钟到站”。出门从容步行到车站,还有3分钟,便到旁边超市买了瓶饮料。再回头,便看到公交车进站,彼时正好9分钟!
而以前,常有的尴尬是:出门走到公交站点要五六分钟,刚走到路口就看到一辆“大桥六线”驶过,只能望车兴叹。
上海公交线网如“毛细血管”般密布。运营接驳、短途出行,甚至突发情况,都离不开公交。上海最大的地面公交骨干企业——久事公交,有7600辆公交车,通过数字化赋能,服务品质实现飞跃,“数字公交车厢”呼之欲出。
乘客扫描公交站牌二维码,或查询“随申办”和“上海公交”等APP,或在车站观察电子显示屏,就轻松知晓下班车到站时间。2021年的预报准确率将达97%以上,极大缓解“等车焦虑”。
上海主动选择到站预报的高难度模式,是想提供更精准到位的出行服务,背后依托的是久事“云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依靠国内领先的公交到站信息预报模型,通过大数据积累和综合分析,近年来,解决了高架道路、隧道等对预报的干扰,以及优化行车计划、规范管理等影响因素,公交到站预报准确率逐年上升。手机支付则有效化解乘客忘带交通卡或没零钱的困扰。公交车厢集成了多类支付设备,现金、刷卡、扫码,以及随申码中的公交码,简直随心所“付”。
公交车智能投币机
市民乘坐公交车也更安全了。久事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65路、189路、735路、836路等公交线路车辆内部配备了360°全景影像和雷达防碰撞预警等技术方案,车辆外部配备了毫米波雷达,解决了驾驶盲区。“车辆起步前或转弯时,可对车辆前部及存在视线盲区部位的行车或非机动车及时预警。还能对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机动车道内非机动车及行人进行动态提醒,提高安全行车系数。”
上海中心城区不少候车亭都有一块32英寸的黑白电子墨水屏,即使阳光强烈照射,上面的信息仍格外清晰。
正在候车的老阿姨说:“小青年用手机就能查询,我们上了年纪,还是喜欢看信息屏。”
公交车站上电子墨水屏
这种电子公交站牌,将传统电子显示屏更换为电子书使用的电子墨水屏,区别有多大?
首先,普通屏幕需要持续供电,而电子墨水屏只需一次供电并确认显示信息后,便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电显示,直到有信息需要更新,用电量极低,不必单独拉线或担心无电可用。其次,如果配合4G信号或是未来的5G低功耗物联网技术,便可实现全城组网,实时更新信息。
于是,人流较少的郊区车站同样可以安装电子墨水屏,普通的柱式公交站牌只需配一个太阳能电池和一个网络模块便可长期联网工作,不用担心无人看管而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即使公交改线,也可远程更新信息提示。
一屏观天下,预报舒适度,提升安全性
感受到了智慧公交,东哥又来到了玩转这些数字变化的“中枢大脑”——久事公交智能分析指挥中心,通过大屏能看到数字公交的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实时数据。
这会儿,大屏上显示的是一条公交线路的实况运营图,全线运能投入和服务状况,包括每一辆车的前后间距,尽收眼底。通过终点站发车屏(点发车屏)、中途站预报屏、手机屏的联动,将到站时间实时推送给市民。
久事公交智能分析指挥中心“一屏观天下”
通过大数据分析,这里还能为市民出行提供车辆舒适度预报服务。线路上所有运营车辆用不同颜色标识:绿色代表舒适(尚有空位),黄色代表较舒适(少量站立),红色代表拥挤(站立空间较小)。选择一辆黄色的车,车厢内传回实时的驾驶员监控画面,可察看驾驶员是否规范操作,保障公交出行安全;再分别点车头、前车厢视频,则是车厢监控画面,通过乘客密度分析模型算法,可以判定当前车厢较舒适。如果出现红色,一方面实时将拥挤信息发布在中途站点墨水屏上,让市民可选择后面较舒适的车辆;另一方面可根据拥挤程度采取相应的灵活调度手段,均衡车距,改善服务质量。
公交车厢内智能监控提醒司机安全驾驶
久事公交已在23条线路(约300辆车)试点发布了舒适度预报服务,并将推广到所有线路的全部车辆。
再来看一下总体线网分析——融合公交刷卡、线下消费、高德地图等各类数据,分析公交出行潜在客群。通过对重复线路、过绕线路、过长线路等分析,帮助管理人员有的放矢地规划并实施线网优化。
通过OD(交通起止点,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分析模块,反映潜在客流去了哪里。这里包含了600万OD对,从宏观上查看市中心的客流去向。
通过客运走廊分析,可以发现客流的最优出行路线、客流量最大的道路分布,根据现在的数据已分析出30条客运走廊,也就是今后优化线网的重点方向。
基于数字化能力,久事公交还可以为重大会议、大型活动、大型赛事、轨交支援、突发事件等提供公交支援服务保障。崇明花博会在即,公交保障预案已经完备。
出行即服务,推动交通行业“一站式”整合
上海市委书记、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指出,生活数字化转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生活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各领域,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从用户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人的体验,让广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场景发现、应用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群众方不方便、体验度好不好的角度来审视问题、重构流程。
围绕市民痛点,近一阶段,上海将优先关注公交、地铁、便捷停车等领域,用标准打通“数据和支付”,让市民逐步体验一站式的行程查询、规划和支付结算等服务,用“小切口”实现“深突破”。
《上海市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2021-2023年)》提出,探索政企联合推进机制,实现实时、全景、全链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共享互通,融合地图服务、公交到站、智慧停车、申程出行、共享单车、联联充电等既有出行服务系统,推进“出行即服务”系统(MaaS)建设。
MaaS系统的切入口,就从“停车难”着手。
上海4700个经营性停车场(库)和收费道路停车场、100万个公共泊位的信息数据全面联网接入,“上海停车”APP汇聚了“停车导航、停车换乘、枢纽停车、错峰共享、停车缴费、停车预约、停车充电”等服务。
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推出“错峰共享”服务功能。利用商业场(库)停车潮汐性特征,将夜间商业场(库)空余泊位资源提供给周边居民。小区居民可选择周边适合的场库,通过线上签约共享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目前,“上海停车”已上线35处线上签约的场(库)、年内将推进100家线上签约错峰场(库)。
针对“三甲医院停车难”,推出医院停车预约功能。今年新华医院、瑞金医院停车预约功能率先上线。病人去医院前,可提前预订车位,到达时快速入场,缓解了医院周边因排队等车位引起的道路拥堵。今年将逐步推广到全市三甲等重点医院。
下一步,上海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将推动交通行业服务整合。将公交、地铁、停车、出租等单一场景的出行和支付服务“一站式”整合,加强与就医、旅游、购物、餐饮、赛事等场景联动,让服务“一体化”。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长邵丹称,公共交通空间是城市资源要素集聚中心和活力中心。数字化赋能提升出行服务体验,提高了城市出行效率,有利于巩固公交优先发展模式,引导城市的紧凑集约发展。
上海将进一步大力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聚焦高品质出行服务等生活数字化领域,以 “数字服务,一体衔接”为目标,实现百姓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实现货物从“运得到”到“运得畅”,打造有温度的交通生活服务生态。
(本文图片均为久事公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