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认知障碍怎么办?杨浦这个社区开启探索……

2021年04月01日18:41  
 

“认知障碍”,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上海并不少见。最新研究表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认知症患者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有各类认知障碍的人数超过1500万,轻度认知障碍整体发病率超过15%,8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比例接近25%。

3月30日,四平路街道与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合作,正式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向这个号称“金字塔尖”级的难题发起挑战。

2020年,上海市公布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第二批试点街道,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榜上有名”。作为杨浦典型的老工人新村集聚区,这里的老年居民比例可观,9万余常住人口中,除去同济大学的2万余名师生,剩下的居民中有近40%已超过60周岁。而认知障碍这座老人世界的“大山”,自然也是四平路街道面临的一道大题。

语言,是缓解病症的突破口

有人将认知障碍者身体功能的衰退,比作一朵花的“凋零”。而掉落的第一片“花瓣”,通常是患者的语言功能。从这一刻开始,老人张口忘词、口齿不清、说话偏题,伴随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判断力减弱、情绪跌宕起伏……

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秘书长黄立鹤,同时也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对语言学有深刻研究。他表示,“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症状后,本人和家属往往将其视作年龄增长带来的正常‘副作用’,殊不知这是一种病症。不少家属面对此情况,第一反应是让老人尽可能待在家里,不要出门,减少他们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实际上,认知障碍老人闭门不出,断绝与外界的沟通,反而会使病情加剧恶化。

2019年,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项目在上海的28个街镇实现首批试点,次年第二批又新增50个,但以语言功能为治疗首要突破口的,四平是第一个。

项目中,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将运用专业力量,作三方面干预:认知健康知识普及、认知评估社区筛查、认知干预照护培训。其中,筛查过程主要有向社区家庭发放MMSE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oCA认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语言能力相关量表等三方面电子量表,初步判断对象的精神状态,考量老人的语言功能受损情况。“老人说话能不能说得清楚,能不能准确表达意思,会不会突然忘词,这些都可能是认知障碍早期征兆。”

从“语言”着手筛查,也从“语言”切入治疗。“更多的语言学习、团体活动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可能对增强人体认知保护有效。”黄立鹤表示,他们将为认知障碍老人开展一系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能力、运动能力、情绪管理、语言课程、艺术兴趣等多方面训练,具体如手指操、八段锦、绘画、手工、声乐……通过鼓励老人走进社区,与邻里多交流,一起做做游戏、跳跳操,尽量激活老人的语言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老人家属,同样需要“泄洪”

照料认知障碍老人,同样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随着老人出现意识混乱,甚至自理能力丧失,家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维持老人的正常生活。不少家庭需要有人24小时全天候守护老人,包括陪伴、喂饭、帮助洗澡、帮助排泄……他们往往承担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

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的社工们,将为老人家属开展照护培训,提升家属的照料能力、支持能力、预防能力。“如何为老人进行基础护理?”“怎样与老人进行有效沟通?”这些问题,社工们会开展专题课程、讲座等活动,为家属们进行解答。

此外,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也是一大重点。黄立鹤表示,在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认知障碍家庭里,家属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容易产生情绪积压。项目将为家属建立家庭支持中心,提供照护心理压力疏导,为他们开一个“泄洪口”,帮助纾解不良情绪。

街校联合,带来奇妙效应

据悉,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专业学术机构,承担着多项科研任务,也提供各类社会服务。

四平路街道是唯一一个与辖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街道,而其与同济大学的往来也早有渊源,双方已在多个领域开展过合作。四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莉敏表示,和同济大学的合作已经跨过16个年头,近乎“习惯”了。

图片

“一直以来,四平社区就像是同济大学的‘试验田’,为师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空间,而同济大学就是四平社区的‘专业队’,为社区设计改造等事务提供技术支持。”孙莉敏说。

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中,研究中心也通过基层排摸、调查,获得了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方面的数据样本,有助于其后期建立信息“智库”。

目前,同济大学

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

已为四平路街道的认知障碍老人

初步制定了活动计划表

4月,知识科普、社区筛查等行动

都将正式开始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