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具开创意义、普照人性温暖的生命史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他对党史的发掘角度,可能与党史专家不尽相同。文学文本的党史更侧重阐述复杂人性与曲折故事,何建明心目中的党史,是“有情感、有温度,是可以穿越时空,通过眼神与眼神交流的。”
3月4日下午,由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的“何建明系列党史课”在上海图书馆开讲,第一课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什么在上海?》。现场听众听得入神,还有数万网友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聆听。
台下观众聚精会神 海沙尔摄
“天时地利人气旺”
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什么在上海?这堂“文学家的党史课”上,何建明从历史的选择、阶级的选择、地域的选择、时代的选择等四个层面剖析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初心之地的成因。“东方第一大城市、中国沿海第一产业工人聚集地、进步的知识分子聚集地、中国南北之中心,‘天时地利人气旺’,在这些因素的集合下,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何建明认为,彼时的上海正是历史的交汇点。20世纪初,上海各界思想百花齐放,各种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石,而一百年前上海产业发达,一百多万工人齐聚上海,在国内形成一枝独秀的盛况。
此外,何建明还结合多年实地走访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旧上海错综复杂的城市风貌,相对适合掩护地下工作,客观上为萌芽期的党组织提供了无形保护。20世纪初上海人口密度大,建筑紧凑,小胡同、小阁楼四通八达,彼此串联,共产党员散落其中,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
党史是历史更是未来
谈及初衷,何建明向记者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在上海举办党史系列讲座,可以深入剖析建党早期革命斗争,从中追寻初心,“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革命熔炉,从1921年开始,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书写上海革命史,就是书写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点。”
近年来,何建明多次聚焦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实,接连推出《浦东史诗》《革命者》《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上海表情》等作品。讲座现场,何建明还向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捐赠新作《革命者》签名本。
何建明向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赠书 海沙尔摄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说,迎接建党百年之际,他希望开放型的“何建明系列党史课”带领读者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远处,阅读生动、真实、热血的革命故事,从中感知全新的精神力量和人生体验,“党史,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也说,从人性看党性,角度比较新颖,“人性光辉令人感动,要让群众看到,英雄党员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群众才更能与他们产生共情,看到他们的理想有多么伟大,信仰有多么坚定。”据悉,上海图书馆每年都邀请大量作家举办讲座,今年将围绕建党百年举行系列讲座,促进全市市民深入阅读和学习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