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剧透来了

2021年03月04日14:01  
 

青浦新城

在3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上海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主要举措。记者了解到,面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青浦区早已将蓝图绘就。

“十四五”期间,青浦区委、区政府提出,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根本牵引,以推进高质量城市化、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路线,以实施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为关键支撑,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全力打响“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这一目标定位,正是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位契合、交相辉映。

无缝衔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构建新时代青浦“一城两翼”发展格局

紧紧按照市委“两翼齐飞、新城发力”的要求,青浦将无缝衔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加快形成“两翼齐飞、新城发力、青东联动、青西协同”空间新格局。

青东地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定位,实施联动发展战略,高标准落实联动发展空间规划,聚焦五大发展策略实施12项行动计划。梳理盘整产业区块、商务楼宇、农村土地、集体资产、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青东五镇重点产业(链)投资布局导引》,建立健全跨区域利益共享分配机制,推动差异化错位发展。高质量打造联动发展区域品牌,持续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市西软件园等区域品牌影响力。

青浦新城围绕“更高能级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重点打造“1+3”特色功能区:“1”为城市和产业融合的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嵌入一批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高能级服务载体。“3”为产业和科技融合的产业创新园区,推动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老城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融合的城市更新实践区,形成老城水景交融的城市形象;科技和城市融合的未来新城样板区,重点布局辐射长三角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期梳理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重点项目,共196项总投资5000亿元。

青西地区围绕“更具创新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湖区”定位,聚焦“环淀山湖创新绿核”,充分发掘“蓝色珠链”生态价值,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特色金融、文旅康体等重点产业。重点打造协同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的水乡客厅、协同生态功能和科创功能的西岑科创中心。在已经推进的5大方面32项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生态链接景观,高标准打造生态绿心。坚持生态集聚产业,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朱家角创建5A级景区,协同推进青西三镇历史文化名镇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

全面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方案,重点打造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八大枢纽”功能

开放枢纽。依托进口博览会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高地,促进进口商品贸易的撮合、成交,打造长三角进口商品的订单中心;促进国际贸易功能做强做大,引进培育一批商品直销等功能性专业化贸易平台。营造投资便利化服务环境,做强总部经济,吸引更多国内企业总部或二总部落户;做大平台经济,继续做大做强北斗导航、跨境电商、会展等平台;提升楼宇经济,促进会展、法律、会计、咨询、科技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

创新枢纽。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壮大更多高成长性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吸引国际知名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在青开展合作办学和设立机构,其中复旦大学创新学院作为2021年教育部与上海市部市合作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引导企业与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专家、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前沿科技研发合作。做强生物医药、航空、智能汽车、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

交通枢纽。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面向长三角城市群、支撑青浦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推进轨交2号线、13号线、17号线西延伸,推进轨交25号线建设。规划设置沪苏嘉城际线、嘉青松金线、轨交17号线三线换乘的高能级青浦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沪苏湖铁路练塘站建设,积极推进青吴嘉城际线、嘉青松金线落地。积极做好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发展各类现代物流服务,支持和壮大第三方物流,支持发展专业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加快培育现代数字、智能物流产业集群,集聚更多供应链核心环节、总部企业,到2025年,快递物流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贸易枢纽。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展经济典范,做优做强“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争取落户一批国际性会展项目和知名品牌展会,积极承办联合国采购大会、中国国际公共采购论坛等高端国际性活动,加快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等项目落地。打造长三角消费中心城市,加快虹桥商务区青浦片区布局高能级商业配套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后街经济、网红经济等特色经济,依托国家会展中心打造全球新品首发高地。

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进一步吸引总部型、骨干型、功能型、特色型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力争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新增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5家。发展绿色金融,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海)金融产业园,集聚绿色金融机构,争取长三角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落户、绿色产业发展子基金落地,努力打造国内首个跨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信息枢纽。沿G50高速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利用华为提质集成电路产业,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关键器件研发等领域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攻关;依托市西软件园提升软件信息产业;依托北斗导航基地集聚遥感产业,重点聚焦高精度测绘、高精度导航定位、GIS等;依托网易国际文创科技园支持一批创新型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展。推进数字产业赋能,结合数字化发展,超前布局6G通信、精准医疗、区块链、量子信息技术等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

文化枢纽。推进青龙镇遗址考古博物馆、崧泽遗址绿地公园、福泉山遗址国家考古公园等国家和市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建设上海古文化走廊,打造“三十里水路看六千年历史”的“上海文明溯源廊道”;加快推进长三角艺术中心等高能级设施建设。 

(来源:绿色青浦)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