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2月9日电(王文娟)90年前的2月7日至8日凌晨,有五位文学青年被秘密杀害;90年后,2021年2月7日晚,以左联五烈士为主角的话剧《前哨》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首演。
话剧《前哨》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担任编剧。该剧以上世纪初至30年代风云激荡的社会为背景,展现了五位出身不同、经历各异的青年作家,从不同的人生路径汇聚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为信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作品除了上世纪30年代、90年代与当下三个时代的重叠展现,在叙事层面也作了大胆尝试,巧妙地以“戏中戏”的交叉结构,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构成一种张力,以现实追溯历史,以历史反照现实,在兼具浪漫和诗性气质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向阐释的可能。
“这部戏既要找到五个人一起追求信仰的行动线,又要体现出他们各自个性的一面。”2月8日,全国各地专家齐聚上海戏剧学院参加了原创话剧《前哨》研讨会,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五个烈士都是知识分子,不革命生活也过得过去,像殷夫可以过得更好,但是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社会去革命,他们为的是什么? 他认为,要解开这部戏的钥匙,使观众特别是当代青年懂得信仰的伟力,懂得革命精神传播到今天的意义。同时,龙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文化意蕴、红色基因对人们提供精神正能量产生很大的效应。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毛时安认为,这是一部有追求精神高度的红色作品,我们可以探讨目前已经达到了多高的精神高度。今天的年轻人怎么沿着五烈士青春的足迹继续向着新时代的精神高度突破自我,攀升自己?作品创作的审美的动机是跨时代心灵的交流,要有精神上、理想上、信仰上的引领性。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鸿生表示,这部戏从结构上、框架上、整个逻辑上,已经在舞台上“站住”。这个戏的生长性特别强,种子是很顽强的,相信它一定能够做成在舞台上持久“站住”的一部戏。
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郑荣健认为,这部戏如此贴近烈士真实,既具有年代质感,同时又浪漫、时尚。同时,这部戏扎实的史料功夫,里面所呈现的丰富细节,一点一滴,都跟上海生活有关。而且,这部戏的语言具有真实性,鲁迅的幽默、殷夫的天真、冯铿的澈日、柔石的相对成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个性,但是这种感受,可能恰恰是因为基于大家对人文的熟悉。他提出,戏中不仅仅是追问这部原作,也追问过去这些年轻人在编辑前哨,做革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状态是什么样?
“话剧《前哨》首演是青春的、时尚的、燃烧的、温暖的,这台戏有着人文气息也有不可掩盖的历史感和书卷气,这样气象属于上海。”《剧本》月刊副主编武丹丹表示,关于龙华题材,已经做到了能够积极发挥龙华的红色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和实践动力功能,用艺术形式展示龙华英烈的精神形象,推动英烈精神更大范围的传承和弘扬。(《前哨》剧照均由上海戏剧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