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从钢铁重地到科创主阵地,上海宝山加速“转”出“宝地”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沈文敏

2021年01月28日09:5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海2021:从历史到未来”系列报道(9)】

1月21日,作为国家新基建(卫星互联网)重要内容之一,“天巡工程”天基物联网卫星组建工作启动暨上海宝山锦邑产城融合区,入驻宝山区罗店镇。天基物联网商业卫星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知识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将成为宝山区一个新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去冬今春,宝山区好事连连——环上大科技园正式开园,全球最大机器人基地之一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开建,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示范性项目启动,总投资135亿的宝武吴淞十大项目集中启动……此前,上海市委要求宝山“打造成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之一”——这是对宝山的全新定位,在大江东工作室看来,一向与钢铁挂钩的宝山,正在进入转型加速期,将成上海“宝地”。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宝山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要致力于技术创新,紧扣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产业化这个突破口和发力点,把科创和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培植差异化竞争力。

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宝山罗店工业园区效果图

宝山,曾是上海重工业主战场,“十三五”期间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转型,“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由黑变绿”。昔日钢花飞溅、烟囱林立的景象不再,被烂漫樱花和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浪花替代。

“钢花”变“浪花”,一度是宝山转型的符号。受疫情影响,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从去年1月底停航至今。“十四五”开局,宝山转型调整向何处去?如何用好老工业基地资源,并踏准步伐引入新兴资源,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宝山面临全新课题。

转型智慧,让宝山多出一块块“宝地”

提到吴淞口,上海人耳熟能详,国内最大钢铁企业宝钢就在此地。传统产业集中,不免给人留下“粗而黑”印象,与其滨江风貌很不协调。近年来,传统“高碳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原来“粗重”的产业特征“轻质化”,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滨江新区。

2020年12月23日,承载“钢铁报国”使命的吴淞工业区,按下脱胎换骨加速键。在中国宝武130年庆典时刻,上海吴淞创新城宝武吴淞科创园十大产业项目开工,标志着央地携手,迈入共同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新时期。

吴淞创新城(吴淞口国际科创城)宝杨路首发项目效果图

说起宝山转型,不能不提智慧湾科创园。这份智慧,让宝山多了一块“宝地”。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第一次来到蕰川路6号,见到的是杂草丛生、沙石遍地,到处是被机械吊来拖去的大型集装箱,充斥着噪音。

“这里离地铁1号线只有几百米,隔条马路就是居民区,位置不错,但环境相当差。我们想要招募企业,一提宝山三毛仓库,别人就挂电话。”陈剑说。

仅仅四五年,杂乱的集装箱堆场开出智慧花朵——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创意园区焕然一新,吸引370多家科创、文创企业入驻。

智慧湾科创园

3D打印,是智慧湾着力扶持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园区一抹亮色。湾内代表性建筑,当数毗邻主干道、跨越一条小河的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连游客都会到桥上打卡留念。桥长26.3米,拱长14.4米,宽3.6米,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整座桥没有一根钢筋,全靠3D打印混凝土制作,形态借鉴了赵州桥,栏杆采用轻盈优雅的飘带造型,桥面突出了珊瑚纹理。这座桥,代表了全国乃至世界3D打印混凝土技术迈向实际应用的最高水平。

园区内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内藏约3000件展品,全球首件3D打印大型艺术装置《星际传奇》是“镇馆之宝”。每年的上海国际3D打印嘉年华,汇聚了全球3D打印领头企业及专家。智慧湾还引入了智能微制造、VR/AR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直奔科技高地的目标。

智慧湾创造性地在原来集装箱堆场上构建“集装箱创客部落”,别致美观且实用,深受中小微科创企业欢迎。

从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到企业、区域、市民共享的大平台,背后是文化赋能科技、艺术汇聚人气,是城市更新的大智慧。智慧湾的变迁,是上海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又一范例,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宝山区重点培育的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前身是上海铁合金厂,这里曾钢花烟花乱舞,每年消耗1亿千瓦时电,年排尘量达3000吨。昔日的污染大户,已变身节能环保园、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展示交易、研发设计、商务办公、工业旅游、科普培训5大类企业不断入驻。

试点“基金+载体+服务”生物医药园区新模式

去年9月基金备案,10月土地摘牌,12月项目开工,明年9月竣工开园,创下国资背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特斯拉速度”。2020年12月9日,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预备项目、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示范性启动项目——“国盛产投·宝山药谷”在宝山罗店镇奠基。

国盛产投·宝山药谷奠基

上海正全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加速建设全球顶尖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先导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引领区。2020年,上海布局“1+5+X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位于宝山区的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通江达海”,是离市中心最近的生物医药制造承载区,也是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枢纽节点。根据规划,国盛产投·宝山药谷是上海经济密度最高的生物医药园区之一,也将积极试点“基金+载体+服务”生物医药园区新模式,为全市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探路。

园区负责人、上海国盛产业转型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刘涛表示,宝山药谷将对标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一期由世界顶级产业规划机构设计,集约化布局,设计安排小、中、大三类载体,以及创新孵化器和一系列功能设施,既可满足大企业需求,也将对接小型团队和早期项目,留足空间。此前,因为土地资源稀缺,一些生物医药项目在爆发前夕不得不转投他处。宝山药谷就是要打破这一怪圈。

作为“大张江”园区一部分,宝山药谷能享受张江的相关政策,也得到宝山区大力支持。但刘涛并不希望成为优惠政策洼地,更看重的是通过探索新模式,为发展赢取新优势。

国盛产投率先突破,发起设立总规模约5亿元的专项基金,以满足园区在土地开发、载体建设、招商运营方面的资金需求。这种开发模式,改变了政府项目过于依赖财政补贴的弊端,也规避了市场化开发主体“囤地牟利”冲动而导致园区发育迟缓,能够将政府目标和企业诉求更紧密结合。

这种“基金+载体”模式,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并不多见,兼顾短期和长期激励,将为上海特色园区发展探索新路。集约化、密集化的设计,宝山药谷的经济密度或说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有望创下上海生物医药制造类园区的纪录。

产城融合,加速城市创新实践

宝山区罗店镇是历史悠久、环境秀美的水乡古镇,刚刚落户了“天巡工程”天基物联网卫星产业项目,折射出宝山城市转型的探索与构想。

众口相传的“金罗店”,有700多年历史。后来却泯然众人矣,成了上海普通北郊市镇。罗店期待复兴。

在认真分析自身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后,罗店勾画了美兰湖、创新药、航天梦、古镇韵、乡村风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宜居、宜业、宜游,这样的小镇是有温度的。

美兰湖创新研发集聚区,是科创中心主阵地的重要增长极。以美兰湖为核心,以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锦邑产城融合区为两翼,以罗店古镇和美丽乡村为靓丽底板,持续优化提升“两园三轴”产业发展布局(两园是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锦邑产城融合区;三轴是沪太路经济发展轴、潘泾路人文生态轴和杨南路文体产业轴)。

锦邑产城融合区效果图

锦邑产城融合区则是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建设“天巡工程”的载体,占地1.47平方公里,是罗店镇重点发展区域。园区将构建高效便捷、内外联通的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智能交通、科教基础、产业技术创新等基础设施,强化教育、医疗、住宅、商业等配套功能,融合5G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未来城市的概念,加速城市创新实践,打造集产业、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现代产城融合区。将以天基物联网相关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带动和吸引商业卫星通讯、导航、遥感等产业链企业的研发中心、企业总部、销售中心、展示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商业卫星的产业集群基地。

城市转型,也为产业发展要空间、要功能、要活力。镇域存量土地资源经过统筹、整合、更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文化体育产业、商旅文结合产业等,吸引特色产业企业进驻,以产业带动人才集聚,实现产业和居住的良性互动与循环融合。

通过规划引领功能,功能培育产业、产业塑造项目、项目创造财富、财富惠及百姓,在这样的城市,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罗店镇正通过文化传承、产业导入、生态规划的城市转型实践,达到“留白”、“留痕”、“留人”的城市转型目标。

(本文图片均由宝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