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进入2021年,上海十六区过去五年中的经济数字渐次披露。在总结回顾“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同时,各区也对下一个五年的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展开部署。迎接“十四五”,恰是盘点上海市16个辖区发展成就的好时机。各区“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的如何?未来五年,各区又将如何“再出发”?
即日起,人民网上海频道梳理上海市16个区“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发展成果,尝试读懂上海市各辖区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飨读者。
今天刊发的文章,聚焦黄浦。
黄浦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
在夜晚乘坐飞机,不难发现长三角地区的灯火辉煌。值得注意的是,灯光最明亮的区域则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最繁华之处莫过于黄浦区。
作为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黄浦区在700余年建城史和170年开埠史中定义着“海派”二字。在黄浦江、苏州河的三面环绕下,诠释着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所在。
“到2020年,建成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基本框架,经济总量要比2010年翻一番,旧改征收户数超过‘十二五’总量,具有改造条件的家庭能装尽装卫生设施。”黄浦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如此定位。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黄浦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0亿元左右,全年区域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29亿元左右,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检索公开报道,黄浦区已多年蝉联上海市各区经济密度首位。20.52平方公里,84.29万户籍人口,黄浦凭什么拥有如此高的经济密度和发展能级?不妨回顾该区“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来解释这个“凭什么”。
五年,“2500亿+”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2000亿+”到“2500亿+”的跨越。
2016年,黄浦区首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报2019.2亿元;2019年突破2500亿,报2577.9亿元。2020年,虽然有新冠肺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黄浦区仍然保持向上发展的态势。
2021年1月12日,黄浦区《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20年,黄浦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0亿元,可比增长1%以上。
另根据历年数据测算,“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为31.24%,年均增幅为5.5%。
黄浦区“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2015-2020年
人民网上海频道此前测算,2019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577.9亿元,人均GDP39.61万元;2019年该区每平方公里每年产出125.63亿元。经济密度在上海16区内最高。
根据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五年来黄浦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经济密度(129亿元左右)保持全市第一。
五年,财政收入逐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财政收入增幅16.6%,做到了稳步上升。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时,黄浦区财政收入196.46亿元,次年该区财政收入突破200亿,自此直到“十三五”收官之年时,黄浦区财政始终稳定在200亿元以上。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黄浦区财政收入229.2亿元,同比增长1.5%,“十三五”期间,黄浦区财政收入增幅9.67%,年均增幅1.8%。
黄浦区“十三五”期间财政收入变化(2015-2020)
2020年,黄浦区引进内资127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69亿美元,税收亿元楼达到68幢。
五年,稳定应万变
长期以来,黄浦区经济数据在上海下辖16区始终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并长期保持稳定。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5年至2019年的公开数据,黄浦区财政收入始终稳定在第5位,地区生产总值2015、2016、2018、2019年一直保持在第三位,只有2017年稍有波动下降一位。
黄浦区2015-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全市排名情况
1月24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2020年上海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6.30亿元。
结合上海市“十三五”期间两组经济数字,测算得出:上海市“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37.32%,年均增幅6.5%;高于黄浦区的总增幅31.24%,年均增幅5.5%。
财政收入方面,上海市过去五年来增幅为15.74%,年均增幅2.9%;黄浦区财政收入增幅为7.03%,年均增幅1.8%,略逊于全市发展水平。
总体来说,在仅有20.52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心城区创造出这样的经济成绩,黄浦有一套特征鲜明的发展诀窍。
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全面开花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黄浦要发挥综合服务优势,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曾面对媒体如是说。
也许,这正是解释上文黄浦区“凭什么”的最好理由。
5年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持续为黄浦区添砖加瓦,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也在黄浦区全面开花。
黄浦区区景(马作鹏 摄)
公开报道显示,过去5年中,黄浦的金融、专业服务业等强势产业在存量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大、做厚。2019年,黄浦区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规模,占黄浦GDP比重超过40%,上海14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中有6家在黄浦,金融市场交易额约占全市3/4;黄浦总部型企业总数相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三成,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46家,总税收亿元楼达到68幢,其中月亿楼9幢。
事实上,时至今日黄浦区一直有着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忧虑。
据《解放日报》此前报道,2000年黄浦区与南市区撤并,4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合并后的黄浦区,在南京路步行街之外又有了豫园商业旅游区,外滩跨过了人民路,延伸到十六铺、董家渡,商业、金融都有了延伸之地。
2011年,黄浦区与卢湾区撤并,1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20.52平方公里,合并后的黄浦,在淮海路加入后,基本奠定了三大商圈的格局,世博浦西园区成为城区发展的新空间。
2020年9月,南京东路步行街东段全新亮相,南京东路终于顺利连接起了外滩。官方数据显示,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乌云遮掩下,2020年国庆假期南京东路商圈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30%。
在新与老的时空交错中,互联网数据形成的大网已经包裹起黄浦区。
如今,黄浦坐拥海量应用数据、丰富应用场景与巨大市场需求,在金融商贸、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涌现出了大量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最新成果。
数据显示,在南京东路上,有近50%的商家已“上云”,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各种云平台。而“上云”也为店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0年3月,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上海世茂广场上线了一套“VR实景线上购”场景:消费者足不出户,在线上就能逛商场、挑好物。一家家店铺逼真地还原于虚拟世界,让人如亲临现场。
未来五年,换挡加速
“新的一年,黄浦区将继续全力以赴、全速推进旧改,尽最大努力让居民群众提升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到2022年,黄浦区将基本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区改造。”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
曾有文章指出,“旧区改造,是黄浦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诚然。黄浦区老城厢代表着上海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文化,但也是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症结所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和逼仄的老建筑在发展面前出现矛盾。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旧改后焕发新活力(马作鹏 摄)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累计启动35个旧改项目,完成收尾31个项目,旧区改造受益居民超过5万户。过去三年,黄浦区更是实现了旧改征收总量的“三次飞跃”:在多年保持5000户的旧改推进规模后,在2018年突破了7000户,2019年突破了1.2万户。
在1月12日召开的黄浦区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指出,2020年黄浦全区实现8个旧改项目收尾,14个项目高比例通过二轮征询,累计签约总量超过2万户。老旧住房综合修缮超过1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过4800户。
未来五年加速换挡的,在黄浦不仅仅是旧区改造这一项任务。
黄浦区提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达到经济密度增长率5%左右的目标,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左右。巩固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优势,全年计划引进内资17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亿到15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家、贸易型总部5家和民营企业总部6家,发展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黄浦区还提出,重点聚焦老城厢、北京路、建国东路、外滩“第二立面”等区域,启动一批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旧改征收签约2万户以上,收尾8个项目。
要守住经济密度全上海第一,还得“凭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