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工作室专稿

【我们这5年】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老城区蓬勃“逆生长”

2020年12月21日19:17  
 

“十三五”时期,杨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一张蓝图干到底,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杨浦”变为“创新杨浦”,以城市更新推动“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以自我革新推动“陌邻家园”变为“睦邻家园”。今日起,人民城市工作室推出“我们这5年”专题系列报道,讲述百年杨浦这五年的创新发展之路。

区域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对外交通联系通道不断增加,综合交通网络功能不断增强;滨江岸线由“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发展秀场”;微更新项目让市民在不经意间邂逅城市中的“小确幸”……作为具有百年市政文明的老城区,相比其他中心城区,杨浦市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十三五”期间,杨浦发力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滨江贯通提升、城市有机更新。

强“经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12月初,随着“创新杨浦号”矩形顶管机机头抵达西线接收井,标志着由杨浦自主立项、自主管理、自主投资额最大的重大市政工程——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明年7月1日前建成。该工程位于淞沪路、三门路、闸殷路五岔路口,未来,它将与正在建设中的新江湾城空中钻石连廊、三门路公交枢纽,以及即将启动的轨交20号线和地下步行系统,共同构成大创智区域的立体交通服务网络,助力大创智区域蝶变为人才汇聚的宝地、创新创业的福地、产业发展的高地。

“十三五”期间,杨浦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连续五年滚动推进“双十”重点项目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提速“路、桥、轨、隧、水、电”六大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杨浦的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得到整体性、系统性提升,基本实现道路外联内畅、轨道交通成网、河道水清岸绿、排水除涝提标,电力保障坚强。”杨浦建设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区重大办主任牟娟表示。

2019年10月31日晚,西起杨浦区周家嘴路内江路交叉口的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主线正式通车,市民于此过江仅需5分钟左右,进一步提高了黄浦江两岸的通达性,完善了杨浦区域路网结构。未来,该隧道还将与横贯上海6区的“大动脉”——北横通道相接,成为上海一条重要的东西快捷通道。看着这条隧道从无到有,居住在附近的杨浦居民朱兴虎不禁感叹:“以前我们每天上下班要坐摆渡,很辛苦。后来有了很多过江方式,比如跨江大桥、地铁等,越江隧道也越建越多,真的方便了很多。”

而随着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建成通车,杨浦区越江通道增至大连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杨浦大桥等5条,另有1条江浦路隧道基本建成,隆昌路隧道、嫩江路隧道等2条处于前期研究阶段,预计“十三五”末,杨浦区越江通道平均间距2.95km,相比“十二五”末5.1km,越江通道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十三五”末,轨交10号线二期通车,18号线财经大学站、复旦大学站、国权路站、抚顺路站、江浦路站、江浦公园站、平凉路站、丹阳路站8个站点基本建成,全区轨交线网密度(扣除黄浦江水域面积)将提升到每平方公里0.61公里,轨交换乘站密度将达到每10平方公里0.8个。

包括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在内,“十三五”期间,全区路网建设形成了“大干快上”的火热态势,建成了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北横通道、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等市重大工程也在加快建设。滨江南段路网、滨江技能博物馆配套路网工程等重点地区、重大项目交通配套不断完善。另外,积极协调推进的区区对接道路建设,殷行路、殷高路、小吉浦河桥、淞沪路桥等均已建成。新江湾城空军留用土地区域内路网实现贯通。

在提升交通可达性的同时,市民慢行体验也在不断改善。新江湾城社区建成10.45公里绿道;政通路建成全市首条“拉杆箱专用道”,获得“ChinaRAP”全国首个“五星级道路”星级评定认证……适宜漫步的道路街区,让市民尽享“慢生活”。

塑“肌理”,滨江“工业锈带”焕然新生

“以前窗外都是厂房,从来不觉得自己离黄浦江这么近,今天重回旧地,看见崭新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才知道原来风景这么美!”今年10月30日,由上海制皂厂生产辅助区改造而成的“皂梦空间”展示体验馆试运营开放,坐在色彩简约、设计硬朗,工业风满满的“白七”咖啡馆里,制皂厂的老员工徐伟娣重温故地,感慨万分。

百年历史的上海制皂厂是远东地区最早和最大的制皂厂,上海人乃至全国人民都熟悉的蜂花肥皂、上海药皂、檀香皂、硫磺皂等发源于此。后来随着制皂厂逐步迁往外地,仅在杨浦滨江留下这么一处制皂工业遗迹。“皂梦空间”展示体验馆就是在其上生发出的“老枝新叶”,闻皂香、吹“肥皂泡”、了解肥皂历史、体验制皂工艺……走进“皂梦空间”,馆内所有空间全部以圆形管道连接,高度还原了制皂厂原始风貌,参观者就如同一块小小的肥皂,穿梭于各个输送管道和生产车间之间,可以全方位体验一把制皂时空之旅。

“皂梦空间”正是杨浦滨江岸线开发建设的生动缩影。杨浦滨江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15.5公里长的杨浦滨江岸线上,不少老厂纷纷关停,废弃的厂房荒草丛生,机器设备锈迹斑斑。“十三五”期间,杨浦滨江取得了瞩目的开发建设成效,完成了“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郑重承诺。

2019年9月,杨浦南段滨江5.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开放,一改长期以来杨浦居民“有江看不到江、走不到江”的窘境。让群众“进得来”的同时,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特色生态、舒适便捷的世界一流滨水公共开放空间,让群众“待得住”。正如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区滨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左卫东所说,“‘十三五’期间,我们着重打造高质量滨江公共空间,开发出一批新晋地标、网红打卡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市民从原来的‘临江不见江’,到如今纵览浦江两岸风貌。”

对于滨江南段核心区保留的24处、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和其他大量百年工业遗存,杨浦通过实施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积极推动工业遗存的“再利用”。“十三五”期间,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经减量和生态化改造,形成立体公园、网红打卡地“绿之丘”;曾经的明华糖厂临江仓库拆除了后期搭建的部分,将老建筑最具历史特色和感染力的部分从繁复杂乱的现状环境中整理展现出来;正在“蜕变”中的“双子楼”永安栈房,后续将分别建成世界技能博物馆和涵芬楼文化艺术中心……一批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工程的先后实施,让工业遗存焕发新生,也让每一个来到杨浦滨江的人,阅读这座城市的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为满足市民游客旅游、休闲、漫步、消费等多样化需求,南段滨江建成并开放公共绿地约21.6万平方米,建成7处党群服务驿站、3处咖啡馆、多处公共厕所。滨江游览项目和全市首条无线智能感应导览系统开通,做深做活“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名片;先后举办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第五届上海杨浦非遗节、第十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杨浦巡展、2020《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上海赛总决赛、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等一批高品质展览、演出、论坛活动,吸引世界目光聚焦。2020 年,杨浦滨江以“最有温度的生活秀带”入选“上海文旅推广窗口”。

提“颜值”,微更新激活城市老旧空间

在开鲁新村,一块3800平方米的中心绿地,曾经杂草丛生,破败不堪。2019年11月,殷行街道对这里启动微更新改造。半年后,这里成了一个漂亮的社区花园,有圆形小广场、清幽回廊、长条木椅、塑胶地面、亲子游乐区,还有涂鸦墙。“我儿子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小区也有花园了!”社区居民陈女士说。

这一切,正是殷行街道对口的社区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教授和她的团队精心为开鲁居民送上的礼物。作为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杨浦区域内像开鲁新村一样的老旧小区众多,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迫切。2016年起,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工作陆续开展。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更新工作的整体品质,2018年1月,杨浦探索建立了社区规划师制度,12位同济大学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的专家被正式聘任为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对社区更新工作进行指导。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6个微更新方案落地,形成了以四平路1028弄、铁路新村中心花园、开鲁三村中心花园为代表的、广受居民好评的一批微更新项目。

如今,社区规划师已成为杨浦社区更新、社区治理的一张名片,社区规划师和社区政工师、社区健康师、社区党建顾问、社区治理顾问、社区法律顾问一起,形成了杨浦首创的“三师三顾问”制度。对此,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汉陵表示,“社区规划师”探索了城市更新新模式,相对于大动干戈的建设开发和更新改造,微更新成本低,可参与度高,更利于复制和推广,“打通了社区治理新渠道,改变了以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社区更新模式,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全过程有序、充分参与,努力把社区微更新的过程转变为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过程;拓展了区校联动新平台,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智力资源溢出校区融入社区,为区校联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结合点。”

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老城区蓬勃“逆生长”。人民群众的笑脸就是城市的最靓颜值、最好名片。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