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劳动育人新途径,华师大学生走进学校食堂

2020年10月06日17:1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昨天上午,10名本科生走进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冬月餐厅,跟着“师傅”学习并实践菜肴烹制。本次华东师范大学“师大厨房探秘与实践”活动,旨在探索劳动育人新途径。

“初入大食堂的后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不免有些手足无措,多亏了食堂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令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劳动的快乐,他们的精湛技艺与敬业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在体悟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树立并学会向身边人传递‘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2020级物理专业的王甲恒在活动结束后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后厨每道工序,时时需敬业

早上八点,辅导员劳育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叶林娟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冬月食堂,与食堂经理郭超师傅“会面”。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郭师傅就开始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进入后厨的各项注意事项,整个过程确保菜品卫生,在后厨时刻注意安全,切忌在后厨奔跑,不可使用手机以免分心受伤等。在清楚进厨房的安全要求后,同学们有序地穿上白大褂、戴上厨师帽,跟着郭师傅依次进入后厨。

后厨分为配菜和烹饪两个大间,同学们首先进入配菜间,选材、清洗、去皮、切配。配菜间朝里走就到了烹饪间里,两排灶台一个个大锅架在上面,在轰鸣的油烟机声中伴随着锅铲炒菜、师傅涮锅、油锅下菜不同的声音,各种菜品的香味、油烟味扑面而来。

2019级历史学专业的张映萍说:“从选材到洗、切、配、烹,每一个流程都至关重要,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了高效出菜的目标。”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毛思濛说:“为了同学们的一餐饭,叔叔阿姨们得提前好几个小时洗菜备菜,手握特制的沉甸甸的大锅大勺,将一道道菜做出来,整个过程都需要细心与用心。”

从配菜到烹饪,处处有学问

观摩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确定各自想要制作的菜肴,在“厨娘”的帮助下,同学们分组进入配菜环节:选土豆、拣里脊肉、片鱼片、给排骨上浆……紧接着,各个小组按照次序轮流进入操作间,开始进入“掌勺”烹饪菜肴环节。期间,完成了小组的配菜任务等着排队烧菜的同学,开始主动协助配菜间的阿姨做事,刨丝瓜皮、用竹签串百叶、洗番茄、挑蒜苔……不知不觉,酸菜鱼、糖醋小排、咖喱鸡块、椒盐里脊、土豆丝、番茄炒蛋陆续出锅了!

2020级中文专业的陈彩虹说:“大家在师傅的指导下选菜、切菜、炒菜,每一步都会去动手操作。在最后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与幸福感。劳动便是这样一件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 2020级数学专业的奚玉洁说:“以往由于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担心等各种因素,参与劳动的机会极少。这次能深入后厨见识食堂叔叔阿姨们战斗的地方,在节日里能够有机会劳动实践,看到劳动成果成形的时候我真是成就感爆棚。”

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机会,体会食堂师傅工作的不易,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把崇尚劳动、珍惜劳动、热爱劳动变成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正军表示,在食堂大厨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洗菜、小心切配、精心烹饪,亲自参与食堂菜肴一道道加工制作工序,既是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是在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中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一粥一饭一菜,件件属不易

经过两个小时的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看着菜肴出锅端上餐桌,团团围坐在一起品尝这份特殊的劳动成果,瞬间就打开了交流的话匣。

(图片拍摄/章申、陈佳歆)

来自2020级历史学专业的黄思琦说:“在各式各样的食材中挑选原料让我不禁有点手足无措。但在郭师傅与食堂各位叔叔阿姨帮助下,心中的紧张与慌乱渐渐消弭。食材下锅后滋滋的声音以及灶台上升腾的那夹杂着菜肴香味儿的雾气,这样浓烈的烟火气息,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劳动的喜悦,更有家的幸福与温暖。”在谈及师傅们为了准备午饭辛勤劳动令她印象深刻,黄思琦觉得每一粒粮食,每一道菜品背后所凝聚的劳动点滴让同学们都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感悟到“光盘行动”的意义。

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王玲表示:“今年过节因为疫情没能回家,借着这次活动有机会在校园环境中走进厨房,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烹制新的菜肴,很希望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可以将新学会的菜式做给父母尝一尝。”

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表示,“此次组织开展的学校食堂后厨探秘与实践活动,是将劳动教育和学生的校园生活、日常的个人生活有机融合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丰富劳动实践体验,深化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戴利君、吴彤、陈佳歆)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