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 曹玲娟)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阎华工作室主办的行知读书会新一季系列主题活动——“古典音乐欣赏季”近日拉开帷幕。第一期活动中,主持人阎华邀请到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主持人王勇,从古典音乐重量级人物贝多芬开始,亲近古典音乐的魅力。
从音乐结构、交响乐团布局到音乐会礼仪,讲究形式之美的古典音乐,总令人望而生畏。但若因庄严而小众,则音乐的初心何在?让更多的人走近古典音乐,便是不少乐迷、专家锲而不舍的工作。2020年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这位出生于波恩的音乐大师,在今年迎来了世界性的纪念,中国亦不例外。
王勇谈到,关于贝多芬的故事很多,音乐学家“煞风景”考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乐趣。譬如为人熟知的《月光奏鸣曲》,真的是贝多芬因为偶然的机遇为皮鞋匠家的盲姑娘所创作的吗?事实上,贝多芬并非即兴创作的能手,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十分高。或许他只是某位音乐家听完第一乐章的心之所见,而另一位音乐家却以为其中的暗潮汹涌有种湖边凶案的意味。下一次听到《月光奏鸣曲》,你会有哪种感受呢?
同样,发生在圣诞夜的《致爱丽丝》是真实的吗?真的是贝多芬因为女孩爱丽丝的缘故为她病榻上垂危的邻居所演奏的么?根据考证,《致爱丽丝》原本并未被收录进贝多芬的作品之中,多年以后,有人在整理贝多芬学生的遗物时发现这份曲谱,并被当时德国的音乐学家考证为贝多芬的作品,编辑出版时加上了《致爱丽丝》的名字。不光作品,在贝多芬身上还有许多值得考证的真假之辨,他的爱情、文学,甚至耳聋的原因都有着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