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25日电 (记者 曹玲娟)赏过江南书画,游过江南园林,听过“史姐姐”史依弘说戏,“行知读书会.江南文化季”主题活动第四场继续带领读者领略江南——随着江南文化招牌“评弹”的曲调,一同走进江南诗词的世界。
画船听雨眠,唱词声声入耳。当评弹遇上古诗词,看《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方笑一与评弹表演艺术家周红、徐惠新如何妙语连珠,以“说”“唱”解读古诗词,让传颂千年的江南诗词余音绕梁不断,余味长留心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评弹,起源与流行皆因苏州,进而影响江南,自然要从苏州说起。来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送人游吴》,诗人借送行描绘水乡风貌,写尽姑苏繁华。一首诗罢,苏州的形象立体地呈现于脑海中,极简单也极高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游完苏州,便到扬州。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说的是江北扬州,为何又入选“江南”?原来江南是一个变迁的地理概念,秦汉以来,“江南”所指的区域不断发生着变化,唐朝时期扬州亦是江南,“春风十里扬州路”写的正是唐时的江南风光。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并不局限于地理,而可以是一个文化概念,诗人的精神家园。正如韦庄《菩萨蛮》所写,人人尽说江南好,每个人心中或可有他自己的“江南”。诗人的江南便有这江南烟雨的朦胧,也有那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既然如此又如何舍得离开江南。
但说起江南,最为人所熟知的诗句,非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莫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总是深入人心。“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而它何以令人心动?诗词所描绘的仅仅是江南的风光,意蕴则藏在水光、山色之后。
活动现场,由主持人阎华命题,方笑一教授点菜,周红、徐惠新两位借方教授精选出的江南诗词原创评弹表演。方笑一教授讲解时,以诗词的解析为骨,用江南的历史、诗词的发展、诗人的经历与心路历程作为丰富,诗词因下笔时融合了诗人的心绪而高妙,读懂诗词也便是读懂古人。
周红与徐惠新两位评弹艺术家功力深厚,不仅使人在唱词中感同身受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亦借诗词介绍了评弹艺术的流传与发展。江南诗句配合吴地方言,现场的“评弹”表演让江南的柔情与深情令人沉醉。
行知读书会还为主题设计相关互动环节,邀请现场观众以方言诵读江南,念白之间余音悠扬。现场干货满满,笑语连连,为这夏末秋初烹煮出一壶江南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