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乡愁在哪里?行知读书会畅谈上海乡愁与沪乡文化

2020年09月08日16:24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9月8日电 (记者 曹玲娟)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的行知读书会日前迎来了“江南文化季”主题活动的第五场——“上海的乡愁在哪里?”。

行知读书会“江南文化季”赏过山居旁的文人画,品过西湖边的美文章,看过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听过姑苏巷里的吴侬软语,这一站终于到了上海。主持人阎华请来了作曲家侯小声、《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沈月明,一起畅谈上海乡愁与沪乡文化,更有青年民歌演唱家袁金凤、上海港码头号子表演队强势助阵。

作曲家侯小声是在上海民歌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小时候奶奶哼唱的民歌给了他最初的启蒙。他一直致力于上海民歌的创作与挖掘,尽管上海民歌不像高原地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那样极富个性,但这里的人文地域、风土人情赋予了上海民歌清丽柔婉、细腻平朴的特性。

按照种类,上海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田山歌、小山歌、小调、儿歌和吟唱。劳动号子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码头号子则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小类。上海的码头工人来自四面八方,人口结构可谓“五方杂处,海纳百川”,其中有本帮、苏北帮、湖北帮、宁波帮……码头号子既包含各地方言的语调、节奏,也有各地的传统民歌唱腔。码头号子还可细分成“搭肩号子”“杠棒号子”“堆装号子”等,样式相当丰富。

活动现场,上海港码头号子表演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表演,他们的演唱淳朴而热烈,给现场观众以极大的震撼。

上海的乡愁在哪里?也是《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沈月明一直在追寻的问题。沈月明著有《沪乡记事》一书,他以家乡上海南汇为背景,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成长过程中的口耳相传,记录了特定时空下的乡风、民俗、故土、人情。

在沈月明看来,上海民歌经过艺术加工后,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口口相传的流行文化。上海民歌的传播,可以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让更多的90后、00后参与进来。沈月明认为过去上海的乡愁是在我们的先辈那里,现在应该在创新里,在我们年轻人的热爱里。

“我家住上海,一代又一代。”伴随着袁金凤演唱的《上海谣》,本场活动逐渐进入了尾声,江南文化季也完美落下了帷幕。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