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上海书展:疫情后,重启“阅读的力量”

2020年08月18日08:2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8月12日至8月18日,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期举办。

如期举办,短短四字,分量颇重。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这是经过科学分析和审慎研判后的决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大考。如期举办2020上海书展,以‘阅读的力量’对此有所贡献,是上海出版人的责任。”

怎样的一种责任?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精神生活同样需要恢复常态。2020上海书展,如同一座文化灯塔——人们顶着烈日,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当你看到书展的那一刻,当你手捧一本本新书的那一刻,才真正拥有了常态生活的实感。

只要用心,阅读带给这个世界的进步不会中断。经历重启,世界依然美好——

2020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

如约而至:疫情常态化的“安全”与“出彩”

南京西路,2020上海书展8号门入口处,喇叭里一刻不停提醒着:“参观人员,请出示身份证、健康码、佩戴口罩,配合安保人员有序入场。”

这是一届特殊的、亦是如常的上海书展。为了“安全”“出彩”的目标,多了许多第一次的举措:第一次实名预约、第一次“中场休息”……

往年开幕前,热情读者都会在主会场门口大排长龙买门票,成为一道别样风景。今年,蜿蜒的长龙阵消失了。今年上海书展首次采用实名预约制入场,同时对主会场“限流”。现场不再出售实体票,防止读者聚集。

在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南北入口处,蓝白两色的安检篷房“小屋”,装载了智能人体安检系统,实现无接触安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和购票凭证,参观者能迅速完成初检、安检、验票绑定等步骤。

书展依旧分为日场和夜场。不过,首次划出日、夜场之间的一小时,用于防疫消毒,被戏称为“中场休息”。到了时间,现场广播会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感谢光临上海书展,日场将于下午5时结束,请抓紧挑选心爱的图书。5时整,我们将进行场馆防疫消毒,请尽快有序离场。因疫情影响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

志愿者则高举提示牌出现在书展四处:“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2020上海书展现场

在爱书人看来,有些变化,未必是坏事。

“今天去书展待了6个小时,人不多。工作人员说,因为限流,现场观众比往年大幅减少,这样的体验太好了!”读者老钱说,“今天好几个摊位的工作人员主动拆包装给我讲解书里的内容,还告诉我网上便宜线上买也可以,他们主要就是做展示。”

时至今日,书展的最大价值已非卖书,它更像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发声的平台,让更多人、更多好书聚集,大家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现在买书,大多数还是网上便宜。但书展的书,小朋友可以直接挑自己感兴趣的,大人也会找到一些意外的惊喜,而不是泛泛从网上排行榜找书。”读者赵女士写下感受,“其实我们来书展,买书不是最重要的,倒是专业人员指导介绍,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探讨,比网络购书的感受更真切有效。”

品质引领:对好书精品精准“导航”与“导赏”

与严谨的防疫准备对应,今年书展,一批批好书纷纷亮相,满足了爱书人的极大渴望。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概括,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书展主会场呈现的图书品种及活动数量均有所压缩控制,但出版人通过对好书精品的精准‘导航’与‘导赏’,让读者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主会场入口处即序馆,上海书展以“书香润泽人民城市”为主题,集中展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图书,特别是新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多个语种版本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单行本等。

“对不对,查《辞海》!”已是读书人的口头禅。8月12日上午,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辞海》(第七版)于上海书展首日与读者见面。这部煌煌巨著,经过千余位编纂出版人员5年多的艰辛努力,呈现约2350万字,总条目近13万条,75%以上条目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订或更新。

《辞海》(第七版)亮相2020上海书展,图片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提供

而月度好书《革命者》,再现了中共早期革命斗争史,从第一位牺牲在上海街头的年轻党员到新中国前夕献身的烈士,革命者前赴后继……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以鲜活的事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他说,“文学要书写民族最闪光的精神,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40余位浦东开发开放开拓者的口述资料,汇聚在《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一书,从多领域多视角记载浦东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为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大历史背景。

与疫情相关的书籍成为一大热点。《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已累计发行110多万册,其中向社会公益捐赠80余万册,并向国外输出英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19个语种版权,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公共卫生体系就像一盏路灯,亮着时,行人感觉不到什么;一旦哪一天路灯不亮了,人们才会有不安全感,才体会到路灯的不可或缺。”这是中国-WHO新冠肺炎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吴凡的感慨。8月16日,由吴凡和公共卫生专家汪玲合作撰写的纪实作品《当下与未来》在书展现场发布。

当天引人注目的新书发布,还有中英文对照版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该书由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主持并担任主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城市推广中心共同组织,联手打造。收录了上海代表性的56处知名建筑,图文并茂、中英对照,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故事,生动诠释“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的城市内涵。有学者评价,这是一部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读书。

跨界破圈:线上线下同步、圈内圈外共享

疫情的倒逼,使今年书展的转型升级跨出一大步。

“书展要不要变的讨论一直有,我们也在思考:实体书店变化这么大,书展怎么变?很多人买书不去实体书店了,为什么还要办书展?随着阅读介质和产品发生变化,销售方式和消费模式发生改变,书展必须有所应对。”徐炯坦言。

今年上海书展,转型力度前所未有。“不是在书展传统框架下容纳新内容,而是要把新的内容和书展融合,去塑造一个新的上海书展,这是转型方向。”徐炯说

中央大厅常是书展主会场最吸睛的,不少阅读推广都期待在这个书展C位举行。今年,上海书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出一个虚拟的中央舞台——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线上平台:云游书展、云首发、书展攻略、活动日历、直播荐书等一应俱全,形成实体书展的线上镜像。

书展还在扩大“朋友圈”。徐炯说,“可以帮助我们‘出圈’,让更多受众接触到不同的阅读内容。”上海书展最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让尽可能多的读者共享。

众多新媒体和网络文化平台组成“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深度整合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实现线下活动线上直播,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线上阅读活动。

相隔万水千山,依然拥有万语千言。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甘露介绍,创办10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以“万水千山”为主题,满满当当七堂主题对谈,书展期间每天在线放送。

线上线下同步,圈内圈外共享,打破了行业壁垒。“作家餐桌计划”精选7家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厅,邀请一位作家畅谈生活美学、推荐个性书单;每家餐厅将冠名常设一张“作家餐桌”。“作家不一定都是美食家,但衣食住行种种日常生活,的确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写过《上海流水》的孙甘露,就与王占黑、骆新在上海国际饭店推荐起名为“上海流水”的美食套餐。

徐炯认为,这个新创的活动,代表着书展新的着眼点:阅读是一项生活内容,又与其他生活内容相互融合。阅读推广要“破圈”,走出阅读爱好者小圈子,触及并惠及更大人群。

“一直在一起,永远在路上。2020上海书展肯定是历届场内读者最少,现场分贝最小的一届,但也肯定是场外受众最多,线上影响力最大的一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感慨,“阅读融入生活,书香回归日常,跨界破圈的上海书展正在走出‘出版界’、拥抱‘朋友圈’,开启乘风破浪的新航程。”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曹玲娟摄)

(责编:陈晨、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