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只是一瞬间的事,却会给人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老年人。这一结论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新研究中,工作人员对昆士兰州1年内的摔伤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他们发现,半数摔伤者在事故发生后,所承受的不仅仅是骨折带来的健康问题,还有心理打击,如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和肢体疼痛等身心症状,这种负面影响持续至少半年。其中,更有16%的患者6个月后仍不能恢复正常身体功能。
昆士兰大学罗伯·埃利医生说:“研究发现,55岁以上中老年人摔伤风险尤其高,占全部摔伤事故的半数以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杨珺楠介绍,在我国,大于80岁的老人跌倒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40%~70%的跌倒会造成身体伤害。而且,正如上述研究提到的,跌倒同时会带来不容小觑的心理障碍,“对老人来讲,这点更难克服”。因此,老人常常会发生一次“倒地”好久“不起”。要帮老人恢复健康,要尽早摆脱跌倒带来的三大负面影响。
骨折愈合慢。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临床上,骨折后的愈合时间因人、因部位而异,从血肿机化、原始骨痂形成、成熟骨板到愈合,一般需要2~3个月时间。相对而言,老年人骨再生能力弱,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一般股骨颈骨折愈合可能要长达12~24周。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旭静介绍,老年人跌倒,股骨颈、髋关节、腰椎骨折最常见,治疗上有一定难度。通常情况下,老年人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杨珺楠解释说,保守治疗就是牵引固定、卧床,等待骨折自行愈合。这种治疗方法不会有过多的治疗成本,但卧床时间较长,会使腰背部和臀部受到压迫,局部供血不良,产生压疮;长期制动会使肌肉萎缩,同时增加泌尿感染和肺炎的发生率,对老年人来说,这些足以威胁生命安全。但有少数老人骨折位置特殊,属于轻度骨折,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愈合效果相对不错。
手术治疗可以帮助骨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康复后可正常行走和运动,且治疗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但老人常常多病共存,对于手术治疗没有较高承受力,手术治疗不当还会威胁老人的生命安全,要在术前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在可控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心理不适多。护理老年骨折患者时,人们常将重点放在生理上,忽视了心理问题。赵旭静说,跌倒可能导致老人暂时部分功能的缺失,使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若老人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要靠他人帮助、增加子女负担等,都会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进而产生自责、内疚、无力感等混杂情绪,如果没能及时关注、干预,就可能出现抑郁、谵妄等精神问题,如食欲差、唉声叹气、闷闷不乐、失去兴趣、失眠,甚至意识混乱、躁动、喊闹,以及不能辨别人物、时间、地点……长此以往,还可能让老人丧失生活的信心,产生自暴自弃、轻生的念头。对于此类老人,家人的态度十分重要。亲人多陪伴、常交流、耐心护理,能帮老人缓解心中的压力,甚至能帮他们尽早康复。
杨珺楠说,跌倒还会使老人产生害怕再次跌倒的恐惧感,从而限制自身的日常活动,使身体更加衰弱,甚至诱发抑郁症,增加跌倒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即使跌倒后受伤不重,也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家人应鼓励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练习如何“安全摔倒”,比如尽量用双手撑地、让臀部或一侧身体先着地,以提高老人的信心。
康复障碍大。对于高龄老年人来说,康复训练并非易事。赵旭静表示,老人骨折后往往长期卧床,等到可以起床时,早已出现肌萎缩、肌无力等症状;有些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老年人,甚至卧床时间稍长,突然坐起都会头晕目眩,更别提下床进行日常活动。因此,老年人骨折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在卧床康复时,就应该开始被动锻炼肌肉,并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过渡到负重练习。(记者 雷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