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百人谈”系列访谈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民生保障资金坚决不减 确保迈向小康社会不掉队

葛俊俊 董志雯

2020年05月29日10:12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线新经济”正为上海释放新动能,开拓新蓝海。宝山区作为上海近代经济的发源地,面向“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在发展在线新经济方面有何基础和优势?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宝山区关于民生保障又有哪些举措?5月28日,人民网专访了宝山区委书记汪泓,为大家解读后疫情时代,宝山区如何抢抓“在线新经济”发展机遇,培育新平台新动能。如何切实把“六保”“六稳”工作落实到位,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

记者: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是保证今年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证。宝山区有哪些“拿高分”的具体抓手,有哪些“化危为机”的具体举措?

汪泓:疫情之前,宝山以邮轮经济和智能制造为特色,在全面推进中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整个邮轮经济停摆,对社会公共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在党中央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宝山全区210万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努力打响这场新冠疫情人民战、总体战和防御战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特别是主要港口、道口、路口以及家门口、校门口,在整个防御中形成了织密的安全网。比如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怎样能够做到零感染、零输入、零发生?做到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宝山在坚决做好防疫工作的情况下,按照吴淞口的方案,形成了上海方案,变成了国家方案,乃至在世界游轮界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们根据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做好复工复产工作。面对种种的困难,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8条惠及企业的政策,宝山也紧紧跟上,研究了针对性的8条重大举措全面落实,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关于“拿高分”的抓手方面,可以用推进“千百亿”产业发展来概括。我们围绕“国际邮轮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的战略定位,重点打造“千亿级产业”,即邮轮经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建筑科技、平台经济等。打造“百亿级产业”,即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及生物医药、文化创意、节能环保 现代物流等。同时,我们做好招商引项目,包括开启项目“云洽谈”、开通“网络直播”招商、发力龙头项目引进,共同推动上药超级工厂、威高上海医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携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们还有两个“拿高分”的抓手:南大地区、吴淞工业区的转型,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上海市五大重点转型地区,在市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土地征收、配套建设、产业导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我们将利用这两块白纸,大力发展新经济建设。

在“化危为机”方面,疫情发生后,我们党员干部们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积极帮助企业采购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一系列企业紧缺的防疫物资。同时,积极推进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覆盖调研,做好疫情期间服务企业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今年4月,《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明确了到2022年把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宝山区在发展在线新经济方面有何基础和优势?未来规划目标如何?

汪泓:新冠肺炎疫情,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发展在线新经济方面,我们拥有区位、空间、产业三项优势。

区位优势方面,宝山区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万,历来是上海重要的工业、港口、能源和水资源基地,是上海近代经济的发源地,也是上海联系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重要门户、面向“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上海市2035规划将宝山列为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主城区。目前宝山正积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老工业区转型为突破口,建设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城市功能转型的最佳实践区。

空间优势方面,近年来,宝山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土地腾挪,推动钢铁冶炼、集装箱码头、货物堆场等业态转型升级,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形成“1+2+4+5+N”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即中国邮轮配套制造产业引领区;“2”即南大未来智慧城和吴淞创新城两个市级重点转型区;“4”即四个重点产业园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宝山工业园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5”即5条生产性服务业带。“N”即各镇(园区)差异化发展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土地精准盘活和腾笼换鸟,宝山在未来呈现出很大的空间潜力。

产业优势方面,2014年,宝山区成功创建了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这些年来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集聚了发那科、赛赫智能、美钻科技、海隆石油、超碳石墨烯、超导电缆、赛安生物、北斗导航平台、复控华龙等大批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企业。钢联电子、宝信数据、世纪互联、积成电子、欧冶云商、微盟、软通动力、比利时玛瑞斯和上海市物联网联合开放实验室等纷纷落户宝山。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宝山已集聚大批工业互联网相关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空、天、陆、海、网”五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具备了制造业和互联网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产业配套资源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链条逐步形成。

未来规划方面,我们正在结合宝山区的特色产业,制定出台《宝山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抓住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发展机遇,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推进与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与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与流通出行、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鼓励硬核技术攻关、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为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助力,为产业发展赋能,为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亮点、创造新标杆,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量。

记者: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上海出台《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后,便重点推出了“五五购物节”,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我们注意到,您作为区领导也亲自上阵“直播带货”,为本土品牌助力。购物节期间,宝山区的成绩单如何?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消费产业能级提升方面,宝山区又有哪些举措?

汪泓:通过“五五购物节”的全面推动,宝山可以说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把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机遇。购物节期间,5月1日-5月17日区内10家重点商业综合体共吸引客流约450万人次,销售额达3.2亿;30家重点商业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0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93%。宝山万达五一期间销售额达7000多万,同比去年五一销售额还增长了15%,拉动消费作用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E购市集”13家电商企业直播促销,吸引眼球,引流促销双丰收。今年“520”,全区18家重点企业实现2900万销售额,已略好于去年“520”同期(去年2800万),全区消费正在实现持续稳定复苏。

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消费产业能级提升方面,我们借力乡村振兴,打造罗泾北上海夜生活公园(乡遇塘湾公园)。发挥罗泾的星空天地、塘湾设计师部落民宿、龙虾节,月浦的一水间等乡村振兴项目的作用,让宝山越夜越美丽,越夜越动人。依托宝山临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开展江鲜美食夜市试点,汇聚长江江鲜产品,联动规模性水产市场、周边餐饮网点,打造“长江鲜”美食夜市。依托宝山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汇集特色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性产品,结合农家乐的发展,打造宝山特色农副产品周末夜市。

不断丰富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鼓励城市商圈、商街延长营业时间,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潮流秀、二次元实景演艺、Cosplay及电竞赛会等各类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依托宝山特色古镇资源,结合都市微度假,打造特色民俗产品、文化演艺、非遗产品等假日夜市。

记者:社会保障、民生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上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宝山区关于民生保障会有哪些举措?

汪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六保”“六稳”成为中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稳定人民的生活、保障人民的生活成为第一。我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政府为人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民生保障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也面临更大压力。在宝山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养老服务、强化社会治理、落实助残惠残等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力有序推进,民生保障兜底线、促稳定、保安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体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将努力实现就业更高质量、社会保障更可持续、社区治理更有活力、养老服务更多层次、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的目标。

宝山坚决响应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在保证居民的生活安排上,确保所有的市场供应、物资供应以及价格市场得以有效的控制和稳定,保证各种副食品蔬菜的供应,保证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第二是保证老百姓的医疗物资,使老百姓出行方便、工作放心、学习安心、就业保障。第三是让国有企业出租给所有的平台公司的小微企业免租两个月的租金。另外出台了8个方面的政策,也拿出更多资金来支持小微企业的转型。

今年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保就业。首先要确保小微企业不“断线”,不让在岗的员工失业;其次拿出更多的岗位,为大学生们提供就业机会;第三,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也要切实保障好;第四,对城乡居民的保障要及时落实到位。同时,也希望一些领头羊企业,能够引领产业集群的集聚,更好的发展经济。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举措——减税降费。政府减少税收,减少费用,但为了民生的事情我们不减,比如说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这些资金坚决不减,切实让民生工程保障落实到位。针对最低生活困难的人群,我们提供专项补贴和专项援助,确保困难的人群不掉队,确保我们能够在迈向小康社会当中不掉队。

我们将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任务落到实处,暖人心、鼓人劲、鼓斗志,众志成城打好三大攻坚战。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