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笔订单,却没有足够资金?嘉定金融“红娘”有办法

2020年05月08日22:25  
 

疫情防控期间, 嘉定区以“服务”的增量来弥补企业的“减量”,帮助企业加强逆周期调节适应能力,支持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逆势飞扬,推动市场加快活起来、经济加快热起来。在此期间,“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犹如金融“红娘”,为银行和企业发布供需信息,优化产融对接周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缓解了中小企业在“停摆”时期遇到的“生存”难题。

位于嘉定区的英飞同仁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配套定制为一体,提供建筑通风、工艺、空气及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的制造业企业。今年1月,企业争取到了多笔大额订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市场以及生产供应链出现了“停摆”,在没有业务注入的情况下,企业只能硬扛。

英飞同仁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劲戈介绍说,“复工复产以后,我们遇到了比较大的资金周转困难。我们虽然有大量的订单在手,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足够的原材料来维持生产。”

为此,企业在区产融平台上发出了融资需求。令企业没想到的是,平台方很快为其配对了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和南京银行。经过平台与银行的双重审核,企业很快拿到了邮储银行的1500万元授信,南京银行及工商银行的两笔授信也相继到位,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从对接企业到资金拨付,1500万元的企业授信,只花了不到10天的时间。这笔“及时雨”般的融资贷款,给了企业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该企业预计今年销售目标能突破6亿元。

在张劲戈看来,寒冬中负重前行的企业才更能体会“时间就是生命”的意义。“以前一般的银行贷款流程,要走2至3个月的时间,这是很正常的。”张劲戈说,“区产融平台的专业服务和提前的完整的清单,使得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把这些时间精力用在生产组织上,争取把前面的损失给补回来。”

张劲戈口中的“专业服务”,便是在企业对接银行金融产品之前,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委托平台运营方开展的“大数据”预评估服务。这一举措,犹如为寒冬中的企业点燃了“一把火”,为其增添了一丝“暖色调”。

据介绍,作为平台运营方,金电联行上海分公司通过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发挥其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优势,帮助企业精准匹配合适金融产品。

“您好,跟您确认一下信息。我们现在的注册资本以及连续三年的销售额是多少?目前没有贷款对吧?……”在金电联行的办公大楼内,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电话核对企业信息。

据介绍,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通过收集企业相关的工商登记信息、司法信息、年报、股东信息、投资人信息等,运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建模,并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融对接机制,线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银企精准匹配,线下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完善贷前、贷中、贷后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匹配多家金融机构实现高效能对接,提升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效率。

金电联行上海分公司副总裁顾柏成介绍说:“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平台运行到现在已经接近两年的时间。我们提供了从贷前到贷后的一个全流程服务,再加上信用体系的加持,这就构建了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圈,推动嘉定区产融合作的优化和创新。”

截至目前,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与36家银行开展合作,汇聚98种金融产品,2085家注册企业。下阶段,嘉定区商务委还将继续深入推进产融对接工作,推进产融平台升级改造,优化产融对接流程,提升产融对接效率。

来源:《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责编:董志雯、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