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浦东故事丨只有3000万,自己去闯!

2020年04月17日15:04  
 

【导言】今年,我们迎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东早已“脱胎换骨”——从蛙声一片的浦东稻田,到高耸云天的“大厦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惊艳的巨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今天起,人民网上海携手浦东档案馆推出系列稿件#30年·浦东故事#,随小编一起来感受浦东三十年的巨变。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这四大开发区被喻为浦东开发之初的“四大金刚”。其中,前三大开发区比张江开发区早两年,于1990年9月11日向世人亮相。然而,面对浦东开发这么大的工程,当时每家公司仅得到3000万的拨款,这该如何解决呢?

三大开发公司成立大会

要开发,钱从哪来?

1990年6月,上海市政府基于去新加坡等地考察的经验,同意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个开发区的先行开发且三大开发区均由开发公司运作。但是,面临浦东建设工程的巨大资金需求,市里经费不足,只能通过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出资给每个开发区3000万元开办费,实际开发的资金需自行筹措。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浦东开发的初始阶段,如何解决“钱”这个大问题成为各方筹划的焦点。经过思考,上海拿出了一个在当时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方案:一是按照浦东新区允许搞土地批租的政策,在土地使用权转让中获取资金,这是对当时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二是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大开发区公司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实行股份制吸引资金;三是利用浦东新区开办证券交易所的政策,让三个企业尽快上市融资。

在这个方案获得通过的基础上,1990年7月下旬,上海宣布了金桥、外高桥、陆家嘴三大公司领导班子,开始公司筹备工作,9月,三大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并按照计划,三管齐下,多措并举筹措资本金。这些做法突破了开发区的发展瓶颈,为浦东开发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

宾至如归,自由自在

“四大金刚”的宣传册

当时,为了早日挂牌,三大开发公司在夜以继日筹备,频繁接待蜂拥而至的客商的同时,也在到处寻觅合适的办公地点。这时,位于塘桥的川沙县由由饭店竣工了,10层高的大楼在整个浦东很显眼,交通方便,离浦东开发办也不太远。于是,三家开发公司各组一层,把客房改建为办公室。

“由由”二字,取自《孟子·万章句下》,原文为“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有宾至如归、自由自在、舍不得离去的意思。

当初租用由由饭店,也许真应了宾至如归、自由自在、不忍离去的期望,后来,看好浦东的中外有识之士、商业老板先后在各开发区找到了中意的投资宝地,三大开发公司也迅速成长,继续为“金刚”变成浦东开发的“支柱”而忙碌奋进。而这种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模式也在浦东开发中得到普及,张江高科技园区、花木世纪公园住宅区的开发也都采用了这种办法。

到2000年,三大公司都成为了资产规模上千亿元的大型公司,而浦东通过土地批租、股票市场、外资、内资及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筹集了至少5000亿元以上的开发资金。此时的浦东,已然焕发出发展龙头的潜力,正壮志勃勃地迈入新世纪。

(来源:浦东档案馆)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