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為"舞台"走向世界 全球藥企集體加碼中國
從展品變商品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藥企創始人深感“中國大市場為世界帶來大機遇”
以上海為“舞台”,全球藥企集體加碼中國
■借助進博會,外資企業不斷加深對中國市場、醫療資源以及科研實力的認知,再加上中國一系列加速創新藥物臨床試驗等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出台,如今,全球創新在加速“走進來”的同時,更多“中國智慧”也獲得了出海機會,讓“並肩走”甚至“早幾步”的夢想化為現實
連續七屆進博會,人們都知道7號、8號館是“神仙打架”的地方,那裡雲集了全球醫療藥械最尖端的創新成果。
但他們不知道,這裡還是進博會最穩定的展區之一,每年10余家世界500強制藥企業,以及醫學影像和放療設備兩大醫療器械領域的巨頭,均如約而至。
這種穩定性的背后,是全球領軍企業對進博會引流能力的看重——首秀首發產品以上海為“舞台”,能夠更高效地走向世界。
但進博會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對業內人士而言,加速進口藥械在中國的獲批上市,讓展品經進博會“孕育”為商品,這樣的“發展紅利”更為誘人。
於是,老朋友相聚第八屆進博會,紛紛晒出“進博寶寶”和“候選寶寶”,既是往年不虛此行的力証,更是對進博會溢出效應和中國市場的深深信賴。
“寶寶”更快誕生
一篇文獻幾張紙,分量雖輕,卻足以窺見外資企業對進博會溢出效應的看重。
產品還在中國申請上市,諾和諾德就“急著”晒出了研究文獻。展台上,內分泌與代謝學領域權威期刊《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公開了IcoSema的一項3a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IcoSema是全球首個基礎胰島素/GLP-1RA周制劑,去年12月在中國提交上市申請,獲中國藥監局受理。
另一個文獻是Somapacitan注射液的研究成果,該藥物是一種長效生長激素,目前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歐洲藥品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兒童和成人患者。去年9月,已在中國提交上市申請。
把產品研發階段的成果帶來進博會,諾和諾德不是第一次這樣做。第六屆進博會上,諾和諾德展出了全球首個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劑的臨床研究文獻,7個月后,該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這個“進博寶寶”名叫諾和盈。像諾和盈這樣的“進博寶寶”,諾和諾德過去7年有10個。
更令藥企們興奮的是,“進博寶寶”的誕生速度變得越來越快。首屆進博會上,諾和泰以文獻形式展出,2021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當時以為很快了,沒想到之后展品變商品的用時不斷減少,近幾屆進博會,“進博寶寶”的誕生時間甚至突破到一年以內。
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表示,中國政府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特別是鼓勵創新藥研發、加快創新藥審評審批、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等,為企業創造了發展機遇。這不僅讓中國成為諾和諾德全球第二大市場,更讓諾和諾德堅定地把全球重要研發中心以及戰略性生產基地設在中國。
更堅定本土化
外部環境越是嚴峻復雜,一個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便更彌足珍貴,當前,穩定且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已成為吸引全球投資者加碼中國的強磁場。
把視線聚焦到外資藥械領域,中國市場對新技術新產品一如既往的包容度與合作共贏的理念,轉化為跨國企業堅定的本土化戰略。
在1.1號館核心位置,西門子醫療租下了1000平方米展位,規模創下其8年進博會之最,一部分原因是西門子醫療首次與旗下瓦裡安醫療“合體”,更重要的是展現其堅持中國戰略的決心——截至目前,西門子醫療累計超過130款產品在中國研發生產。
西門子醫療追加投資超10億元在深圳建設的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制造基地今年初破土動工,預計2027年底投產,建成后,總體規模將達到現在的3倍。背后動力很明確:西門子醫療最新一代7T磁共振MAGNETOM Terra.X通過進博會打開中國市場,穩定的市場需求讓其堅定地將產線落戶中國,並擴大產能。
第八屆進博會前宣布加碼中國市場的還有賽諾菲。今年10月,投資10億歐元的賽諾菲北京胰島素原料藥項目正式啟動,是賽諾菲在華生物制劑原料藥生產領域的最大手筆,預計2032年全面建成投產。半年前,賽諾菲在上海與凱輝基金共同設立醫藥創新基金,管理規模約20億元,將專注於投資中國已進入臨床階段的創新藥管線和相關產業機會。
對賽諾菲而言,中國早已不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場那麼簡單,而是一個面向全球的世界級供應網絡,這份底氣源於賽諾菲在北京、杭州、深圳的生產和研發基地。賽諾菲大中華區總裁施旺表示,賽諾菲深耕中國40余年,深知中國在藥物、疫苗創新應用上的巨大潛能,進博會讓他們看見更多合作的機遇,更確信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廣。
參與全球研發
全球藥械產業鏈的制高點是研發。過去,由於國際話語權、藥物臨床試驗審批制度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國研發團隊“懷才不遇”,很難趕上全球同伴的步伐。
如今,中國已是全球醫藥研發市場的“黑馬”。“十四五”以來,中國累計有11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間的2.8倍,市場規模跨過1000億元大關。2024年,中國獲批的1類創新藥有48個,是2018年的5倍以上,僅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批准的創新藥少兩種。
借助進博會,外資企業不斷加深對中國市場、醫療資源以及科研實力的認知,再加上中國一系列加速創新藥物臨床試驗等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出台,如今,全球創新在加速“走進來”的同時,更多“中國智慧”也獲得了出海機會,讓“並肩走”甚至“早幾步”的夢想化為現實。
今年7月28日,港股恆瑞醫藥以10%的漲幅高開,資本狂歡的導火索是此前恆瑞醫藥發布的合作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至多11個項目的獨家許可選擇權,有償授予全球制藥巨頭GSK。據透露,雙方將共同開發的創新藥物涵蓋呼吸、免疫與炎症、腫瘤治療等領域。
這被業內視為今年中國國產創新藥加速融入全球醫藥產業體系的標杆。今年進博會前,GSK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余慧明表示,本屆進博會GSK的主題就是“合力超越,創健未來”,合作共贏始終是GSK深耕中國市場的態度。
今年10月,GSK的“進博寶寶”——欣安立適在中國獲批的新適應証,就與重慶智飛生物攜手提升欣安立適在中國的可及性有關。截至目前,超過80%的GSK中國研發項目已並入其全球同步開發進程,超過20項臨床研究項目正在開展。未來3年,GSK約有18項新產品及新適應証將在中國獲批上市。
來自北歐的醫科達早在2008年就在上海設立軟件研發中心,研發領域包括放療計劃軟件、腫瘤信息管理系統、影像與放療質控系統等,作為醫科達全球規模最大的軟件研發中心,佔醫科達全球相關研發力量的50%。
參加首屆進博會后,醫科達的本土化進程全面提速——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與國藥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到今年實現全線產品本土化生產。在研發上,醫科達已經不滿足於共創,而是幫助中國培養放療技術臨床應用人才。
醫科達創始人、全球董事會主席勞倫特·萊克賽爾今年啟程赴上海之約前,特別強調了來由:“正因深感中國大市場為世界帶來的大機遇,我們8年進博從未缺席。一個堅持高水平開放與科技創新的中國,將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陳璽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