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綠色低碳轉型 申能助力上海搶佔未來能源先機
火電減碳、新型儲能、海上制氫,多路徑探索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申能助力上海搶佔未來能源先機
前不久,上海首座電網側混合型儲能電站——申能奉賢星火綜合新型儲能示范基地(一期)正式投入運行。作為上海新型儲能應用的“試驗田”,星火儲能示范基地集成了多種主流儲能技術路線,旨在助力上海搶佔未來能源先機。
星火儲能示范基地脫胎於被淘汰關停的燃煤熱電廠,是申能集團從傳統電力供應商向新型電力系統排頭兵轉型的縮影。作為提供上海三分之一電力的市屬綜合性能源企業集團,申能集團的積極作為反映出上海探路綠色能源的決心。
“申能集團積極推動傳統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建設超大城市新型能源體系,努力為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申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迪南表示。
探索控碳“加減法”
“綠色能源轉型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申能集團旗下申能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陳濤說,構建韌性能源體系,必須推動傳統能源與新型能源協調互補,堅持“先立后破”,才能更好保障城市能源安全。
在“減法”方面,傳統火電減碳成效顯著。申能旗下外二發電、外三發電、安徽平山電廠二期工程的供電煤耗長期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球清潔高效發電的典范。
當傳統電力減碳接近極限時,“加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今年1月,申能外三發電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經過連續運行72小時,順利通過性能試驗考核,標志著全國首個火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全流程試驗項目順利完成。
外三發電的項目運行期間,二氧化碳捕集率超過95%,最高達99%,甲醇選擇性也超過99%,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火力發電捕集二氧化碳制高值化學品的技術路線,為電力與化工行業協同減碳探索了新路徑。
契合產業“試驗田”
作為超大型城市,上海的區域電網負荷密度高、電力峰谷差大。為了保障城市能源供給安全,發展新型儲能尤為重要。
新型儲能裝置如同城市的“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儲存電能,在用電高峰時釋放電能,通過“削峰填谷”,對電網峰谷差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今年年初上海提出,到2026年要建立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產業鏈,帶動產業規模近千億元,到2030年,力爭應用規模超過200萬千瓦,實現尖峰負荷全削減,帶動產業規模再翻一番。在此背景下,星火儲能示范基地成為了一個契合上海產業特點的“試驗場”。
當前,新型儲能技術種類繁多,涵蓋電化學、機械、電磁、儲熱、氫能等近十種技術路線,整體仍處於“賽馬”階段,行業內尚未形成主流共識。
“既然缺少共識,我們只能大膽去試一試。”申能股份公司旗下申能儲能公司董事長陳冬亮介紹,“在一個儲能站內,一次性就能看到四種主流的新型儲能電池技術,這在上海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作為上海首座電網側多種技術路線混合型儲能電站,星火儲能示范基地配置了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半固態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其中先進技術規模佔比達81.25%。各類儲能系統均採用模塊化設計,並配備獨立的變流與升壓系統,如同“搭積木”,具備良好的靈活性與擴展性。
在加快新型儲能試點示范之外,申能正拓展能源融合應用場景。目前,申能已建成浦東機場一三跑道、光明百萬羽蛋雞場等一批工商業示范項目,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上海方案”。
穩健發展“增長極”
加快構建符合城市未來發展需要的電力供應體系和綠色轉型體系,需要企業正確處理好煤電和新能源、發電和儲能、保障市內和布局市外的關系。近年來,申能持續加大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力投資力度,項目已遍布全國24個省份。
在新疆廣袤的戈壁灘上,風光大基地拔地而起。2023年,申能在滬疆合作框架下啟動塔城和布克賽爾光伏、托裡風電兩大項目,總裝機達335萬千瓦。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發出超60億千瓦時清潔電力,相當於點亮150多萬戶家庭的燈火。
將視線從西北移至南海,在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項目現場,海風拂過,風機葉片隨即轉動,源源不斷的風能被轉化為清潔電能,為區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今年3月,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項目一期的67台9兆瓦風電機組,已經全容量並網投產。記者了解到,二期項目建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同時,申能還在向更深更遠的海域進發,探索上海深遠海風電和海上光伏的可行性。
申能並未止步於此。當前,申能正牽頭12家優勢單位,依托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開展國家級“海上風電制氫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示范”課題,攻關離岸制氫、儲運及氫基能源合成等關鍵技術,推動海上風能向氫能綜合利用應用開發。
“我們計劃2025年底完成技術和工程准備,從2026年起在指定海域開展測試,探索海上漂浮式平台大規模制氫經驗。”申能集團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朱佳琪表示。與此同時,申能正積極推進綠氫—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嘗試打通從綠色電力到綠色燃料的完整產業鏈,進而助力實現能源品種間的多元融通與轉化互濟,增強能源產業鏈安全和韌性。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查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