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的桂花終於開了,夏荷“超長待機”仍盛開

申城桂花終於開了
初花期“史上最晚”,夏荷“超長待機”仍盛開
上海今年第一波桂花創下“史上最晚”紀錄。記者昨天在上海植物園內看到,幾株早銀桂零星開出了黃白色的花朵,初花期比之前的“史上最晚”還晚了一周左右。
早銀桂是長江流域栽培最普遍的銀桂品種,花期早,花蕾淺黃白色,花盛開時黃白色至乳黃色,濃香,觀賞價值高,被稱為上海桂花季的風向標。上海植物園園藝科專類園主管姚恩揚告訴記者,近年來,上海植物園早銀桂的花期不斷刷新“史上最晚”紀錄,先是2022年的9月20日,再是2024年的9月末,今年更是拖到國慶假期最后兩天才有了動靜。
今年上海桂花“姍姍來遲”,與“超長待機”的高溫天氣有關,導致早銀桂很長時間內等不到低溫的“發令槍”。低溫的“發令槍”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專業上稱作啟動低溫,即促使植物開花的日最低氣溫。桂花花芽進入圓珠期,並且日最低氣溫降至啟動低溫,是花期到來的關鍵。
但有時候隻滿足啟動低溫還不能保証一定開花。經過多年的觀察記錄和資料分析,早銀桂開花要滿足“先抑后揚”的條件:先要有秋意,氣溫下降到21℃以下,啟動低溫滿足了,花芽才能轉變為花蕾﹔此后,花蕾的膨大需要暖意,專業上來說,四五天的積溫要達到150℃以上。此外,濕度也對花期有作用。以2020年上海植物園“史上最早開花”的早銀桂為例,當年7月中旬,上海度過了“最長梅雨季”,一出梅,氣溫升高,但空氣濕度較大,十分悶熱,加之前一段時間時晴時雨,降低的氣溫和增加的空氣濕度提前開啟了“桂花蒸”,讓桂花以為秋天到了,滿足桂花開花溫度“先抑后揚”的條件。相比2020年7月,2021年以來八九月相對炎熱的天氣讓桂花始終聽不到秋涼的“發令槍”,都快到國慶假期了才后知后覺。
在養花多年的老法師看來,早銀桂提早至7月中旬開花,或遲至9月下旬開花,都是“歷史性突破”。但顯然,近年來的“歷史性突破”越來越頻繁。上海植物園的物候記錄顯示,近五年,隻有2023年的桂花花期相對正常,這直觀反映了氣候“不按規矩出牌”的日趨頻繁。姚恩揚認為,如果夏秋交際的高溫不退成為未來穩定的氣象特征,那麼桂花與中秋國慶“雙節”的“羈絆”將逐漸消失,成為要到國慶假期后才能賞的花了。
今年喜愛早銀桂的市民恐怕要失望了。姚恩揚結合目前的天氣預報推測,由於季節已至但未達到開花的氣候條件,今年的早銀桂已開始流失此前積累的養分,即使近期開花,也“追趕”不到往年的規模,花少,桂花香也寡淡了許多。不過,市民朋友不用太擔心,除了早花品種的桂花,其他品種的桂花受異常氣候的影響較小,后續的桂花季仍值得期待。早銀桂后,“接棒”的桂花有丹桂品種群的早花品種,四季桂品種中的佛頂珠桂、月月桂、大葉四季桂,金桂中的波葉金桂、杭州黃桂等。
被氣候“騙”了的還有荷花。遲遲不降溫的天氣讓一些夏荷“超長待機”,辰山植物園內的“至高無上”荷花至今仍有不少還在盛開。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陳璽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