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復旦大學《共同的模樣》草坪音樂會昨夜如約亮相

2025年10月08日17:0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音樂會現場(文中視頻、圖片均由復旦大學提供)

“江南三月,鶯飛草長,年輕的歌聲在相輝堂前蕩漾……”10月7日晚,復旦大學《共同的模樣》草坪音樂會在復旦源相輝堂草坪前如約而至。

緣起於王長田校友的原創歌詞《共同的模樣》,這是一首歌詞的奇妙旅程,一次復旦人的音樂接力,以及一場由校友獻給母校的浪漫歌會。

歷時四個月,從繁茂的夏日到收獲的秋夜,同一首歌詞乘著多元的旋律,在復旦的夜空中飄蕩與交響,詮釋著復旦人“共同的模樣”。

張文宏、蔣昌建、周禮棟等知名復旦人發來祝賀視頻

百廿復旦,弦歌不輟。草坪音樂會的故事要從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大會講起。

2025年5月27日這一天,校友代表、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大會上以原創歌詞《共同的模樣》作為特別發言,帶領大家重溫復旦人共同的青春記憶。“那棵樹、那本書、那間教室、那片池塘,那些吵鬧和歡笑……”春日的辰光、香樟的芬芳,歌詞重溫了校園裡閃亮的日子,也記錄了屬於復旦人的青春回響。

音樂會現場

在王長田眼中,復旦氣質既有腳踏實地的堅實,也有浪漫理想的追尋,它塑造了復旦人共同的模樣。“即使不能事事如願以償,那又何妨,至少你有一顆有趣的靈魂,一雙自由的翅膀……”王長田寄語每一位復旦學子擁有卓越人生、有趣靈魂的同時,也在現場發出邀請——期待某一個復旦人為《共同的模樣》譜曲。

很快,這一呼吁得到回應。

復旦大學2010級經濟學院校友、回聲(Echo)合唱團駐團指揮施嘉俊率先投入其中,為《共同的模樣》寫下第一版旋律。這首作品也由回聲(Echo)合唱團,在“卿雲星空”紀念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主題音樂會上首次唱響。

於是,一場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音樂接力便在復旦人和復旦之友間傳遞開來。

在校師生、海內外校友和朋友乃至年僅10歲的復二代小朋友紛紛報名參與“共同的模樣”原創譜曲大賽,用各自不同的音樂語言演繹歌曲。

有人融合東方古典與現代節奏,有人採用真摯溫暖的校園民謠風格……於是在不同的Demo裡,《共同的模樣》有了流行的抒情、民謠的清新、搖滾的張力、電子的科幻……風格各異,卻都奔向同一個主題:把復旦人的青春記憶與精神氣質,編唱進一段能被眾人傳唱的旋律裡。

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發起的作曲征集

為了讓作品既“好聽”又“專業”,大賽採用了專業評審和大眾投票結合的評審方式。經過初選,共26組(32首)作品入圍,並在8月10日至8月30日進行網絡投票,最終由專家評委評分(70%)與公眾投票(30%)共同決出獎項。

2021級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碩士校友田承文的作曲靈感源自“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展現復旦人追尋光明的精神風貌,最終摘得總評榜大獎﹔復旦之友陳楊詩琪的作品融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精神,以“卓越的人生”“有趣的靈魂”表達對復旦青年的青春告白,獲評審團大獎﹔1994級新聞學院校友潘鸝聲創作的歌曲,則寄托了畢業生對未來的憧憬、對母校的眷戀,獲評網絡人氣大獎……

在草坪音樂會上,一首首入圍作品在相輝堂前唱響,從紙上的曲譜和錄音的小樣,定格為全體復旦人“共同的模樣”。

音樂會現場

同一首歌詞、13類曲風,同一個舞台、13種演繹。這一夜的相輝堂前,復旦人用多元的形式,演繹“共同的模樣”,匯成一首和而不同的復旦精神交響曲。

音樂會現場,精心設計的舞台效果繽紛絢爛,500架無人機以星光為筆、夜空為紙,為現場觀眾奉上一場用科技與青春編織的視覺盛宴。

音樂會現場

活動由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復旦大學校友總會主辦,復旦大學團委學生藝術團辦公室、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承辦,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文創同學會、復旦大學校友總會新聞學院分會協辦。

校黨委書記裘新,常務副校長許征,校黨委副書記錢海紅,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明,《共同的模樣》歌詞作者、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校友,作曲者代表、校園音樂人以及廣大熱愛音樂的復旦人和復旦之友共同聯歡。(馬作鵬、傅張帆、潘心諾、陳晨、李斯嘉)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