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合一”聚合力,“民情快辦”讓居民暖心

家中水管破裂,又不屬於物業服務范圍,對於隻有老人在家的家庭來說,如何聯系專業維修人員成了一樁難事。
如今,在徐匯區凌雲街道,通過一套高效響應、溫暖貼心的“民情快辦”服務機制,“銀發族”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凌雲街道是一個典型的居住型社區,下轄28個居委、59個住宅小區,老年居民佔比較高。由於信息獲取渠道有限、行動能力相對較弱,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常面臨諸多實際困難。
轄區內書香苑居民區,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婦就親歷了這樣的困境。距出國探親僅剩三天,家中衛生間埋地管道因老化突然破裂,滲水已影響到樓下鄰居。按規定,維修本應由業主自行安排,但原施工隊評估認為需大面積開挖地磚、更換管道,耗時至少四天。老人早已訂好機票准備前往國外與子女團聚,新房客也即將入住,維修與出行計劃難以兼顧。“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水管不能不修,可機票改簽損失太大,團聚的計劃也要受影響。”說到此處,老人不禁眼眶濕潤。
情急之下,老人向居委會求助。書香苑居民區黨總支五分鐘內啟動“民情快辦”應急機制,迅速聯系物業經理、維修負責人和樓下住戶,半小時內完成現場勘查。物業承接維修項目后,確定了最小開挖面積、最快修復方案,力爭三天完工﹔網格員協助選購材料並通過微信與老人確認﹔居委干部負責向樓內居民做好施工溝通與噪聲解釋,並安排24小時連續作業,並承諾:“二老放心收拾行李,這裡一切交給我們!”網格長全程跟蹤進度,每日三次匯報,及時消除老人顧慮,真正實現了“馬上辦”“聯合辦”“貼心辦”。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黨建引領、網格支撐、物業協同”的三位一體機制,黨總支統籌調度,採取“不間斷搶修、多工序並聯”的方式協調團隊連續施工,大幅壓縮工期。最終,維修工程提前半天完成,在老人登機前圓滿結束。物業經理通過微信發送驗收結果並承諾后續維保。從接訴到辦結不到48小時,既展現了響應速度,更傳遞了社區服務的溫度。
無獨有偶,面對居民生活中的瑣碎難題,“民情快辦”始終給予最快最暖的回應。此前,街道理工一居民區七十多歲的鄭老先生也遭遇了漏水困擾——外面陽光明媚,屋裡卻下起“小雨”。他想起小區張貼的“民情快辦”二維碼,隨即掃碼反映:一是急需止漏,二是修復被水泡壞的牆面。
信息直達居委會,工作人員迅速聯動物業和“‘三舊’變‘三新’”工程隊上門檢查,發現是鄰居屋頂一台老舊太陽能熱水器出現問題。鄰居是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無力自行處理,同意授權拆除並委托居委會幫忙。
工作開展並不容易:熱水器位於斜屋頂,體積大、重量沉,還需從六樓搬運至一樓,拆除和運輸都充滿風險和挑戰。理工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新垠立即召集物業和工程隊現場商定方案:物業負責專業拆除,工程隊承擔運輸、屋頂防水和牆面修復。確定方案后,各方迅速行動,當天就解決了漏水問題。第二天牆面干透后,工程隊立即為鄭老先生修復了損壞的牆面。“我一個獨居老人遇到這種事真不知道怎麼辦,掃個碼這麼快就解決了,太好了!”鄭老先生高興地說。
凌雲街道通過“民情快辦”機制,構建起“快速響應、高效處置、精准服務”的社區治理體系。以黨組織為核心,強化網格協同與多方聯動,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與民生服務,始終以群眾滿意度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急難愁盼”化解在基層,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凌雲街道已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民情快辦”網絡:依托龍州片區拾藝匯黨群服務中心建立1個民情工作站點,並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四大片區(華理、梅隴、閔朱、417)黨群服務中心及全部28個居委會黨群服務站設置“民情快辦”工作窗,實現民情處置全流程標准化、高效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