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劇團《歸鴻賦》首演 淨行生行丑行挑大梁

上海昆劇團《歸鴻賦》首演
淨行生行丑行挑大梁
前昨兩天,上海昆劇團原創力作《歸鴻賦》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
洛陽城外,竹影搖曳,見証“竹林七賢”的清談雅聚。作為上海昆劇團2025年度重點打造的原創劇目,《歸鴻賦》在2015年創排的昆劇小戲《嵇康打鐵》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創作而成。《嵇康打鐵》曾獲2017年全國小戲小品展演優秀劇目。《歸鴻賦》劇本先后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資助項目、中國劇協曹禺戲劇文學講師團改稿會(第一期)、第三期上海戲劇編劇高級研修班成果轉化資助項目。
《歸鴻賦》起用上海本土中青年主創,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擔任藝術指導,編劇、導演分別由上昆自主培養的俞霞婷、俞鰻文擔綱,著名作曲孫建安攜上昆朱銘擔任唱腔設計。
《歸鴻賦》打磨多年,在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看來,其創排是劇團長期堅持人才培養的成果體現。上昆通過“大戲創排、小劇目創作、觀摩培訓、藝術交流”等多措並舉,助力青年人才穩步成長。《歸鴻賦》首次大膽起用80后青年編導擔綱,主創及主演團隊中80后、90后佔比近七成。從選題孵化到舞台呈現,劇本打磨二十余稿。
《歸鴻賦》不同於傳統才子佳人戲,由淨行、生行、丑行挑大梁。上海昆劇團梅花獎得主吳雙領銜主演,並特邀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嚴慶谷跨院團合作。
笛聲、雨聲、酒聲、鐵聲、雪聲、琴聲、雁聲貫穿《歸鴻賦》,每幕以不同“聲音”營造戲劇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敘事弧線。劇中融入哲學討論、友情信義、人生抉擇等多重主題。“酒聲”展現竹林友人間的價值觀沖突,“鐵聲”以嵇康鍛鐵編鐘之意象抒其志節,“雪聲”通過絕交后的“托孤”刻畫其家國情懷與深沉父愛,至“琴聲”更融匯荒誕派手法,於桃林中剖白嵇康心聲,反映魏晉時期的文人風骨和命運。
《歸鴻賦》唱腔音樂在嚴格遵循昆曲傳統的基礎上守正創新。音樂以古琴、琵琶、洞簫等特色樂器勾勒主要人物形象,並以“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之意境,創作主題歌《歸鴻》,古朴悠揚,貫穿全劇。配器採用小型昆曲樂隊編制,其中打擊樂尤其豐富,巧妙融匯中西樂器,營造出清淡雅致又層次豐富的音色空間。
倪放、陳曉東擔任舞美設計和燈光設計,舞台以“竹”為核心形象,通過金屬質感、意象轉換與動態空間等設計,將中國傳統寫意美學與現代舞台視覺融為一體,打造出寫意靈動且富有象征性的詩意空間。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