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聯動 “多格合一”賦能,上海社區工作者共探討

人民網上海9月19日電 (記者董志雯)今天,由楊浦區委社會工作部主辦,徐匯、閔行、金山、鬆江區委社會工作部共同協辦的“社區故事 基層聲音”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季度學習分享會(第一片區第四場,總第10期)在楊浦區五角場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行。
活動現場,來自第一片區的10位社區工作者代表,聚焦“黨建引領物業治理”與“居民區融入網格治理”進行案例分享,並緊扣《上海市居民委員會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要求開展新時代社區工作大討論,共同為破解超大城市社區治理難題、提升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言獻策。
徐匯區虹梅街道古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琛通過強化自身法律專業能力,堅守“法”與“情”的界線,推出有勇有謀、沉穩忍耐、尊重規則、懂得共情“四步走”工作方法,破解小區停車難的困局。
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圖們路居委會社區工作者、韻都城小區業委會主任蔣瞿旭發揮“交叉任職”優勢,在小區推行“透明物業”治理模式,通過“生成透明”“運行透明”“收支透明”三大舉措,精准化解信任危機,彌補居民對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信任“赤字”。
閔行區江川路街道滿庭春雅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蔣敏敏講述了通過黨建引領整合社區資源,成功化解居民與物業糾紛的故事。通過組建黨員專家志願者團隊精准排查問題,發動鄰裡籌措老建材,最終解決漏水難題,體現了社區治理的溫度與效能。
金山區山陽鎮海璟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籌建組負責人唐文梅分享了黨建引領下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破解小區周邊生活配套不足、道路交通“臟亂差”等治理難題,將“馬路市場”轉型為“蔬香市集”的蛻變歷程。
鬆江區小昆山鎮平復苑居民區黨總支委員、居委會副主任許慧講述了從“板凳課堂”到“板凳議事會”的功能升級之路,介紹以動遷農民為居民主體的新型社區,如何以“共同體”理念推動社區善治的實踐探索。
徐匯區長橋街道長橋四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宋萍圍繞四百走訪“走深走實、密切聯系”的要求,工作中摸索出“上門聽、勤聯絡、踏實干、認真做”四步工作法,在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治理服務工作中交上一份“群眾願意打高分”的終極答案。
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雍景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林路以“紅色引領”為核心,開展物業治理專項行動,通過耐心細致的“四百”走訪、便民利民的錯時上班、提供科學嚴謹的解決方案,逐步推動小區外牆維修工作,體現一名居民區書記的專業、責任與擔當。
閔行區浦錦街道浦恆北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樊嘉連面對“出租率90%、青年租客佔比70%”的“租客社區”,通過建立“三必訪”機制、搭建多元議事體系、開展寵物友好活動、發起“斷舍離挑戰”等舉措,提升年輕人歸屬感,為社區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金山區石化街道三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盧賽嬋以“一碗面”的溫暖故事,詮釋了“四百”走訪的精髓要義,用“煙火氣”凝聚“鄰裡情”,以解決群眾訴求的“小切口”解決社區治理“大問題”。
鬆江區九亭鎮象嶼品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彭瓊從群眾現實問題和需求入手,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思維,通過“暖心敲門行動”“五星服務模式”,構建起精細化社區治理與服務體系。
案例分享結束后,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有財作活動點評。
為了貫徹落實《上海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與《上海市居民委員會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積極響應“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建設”的號召,楊浦、徐匯、閔行、金山、鬆江等區發揮區域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的優勢,整合片區優質培訓資源,打造“第一片區社區工作者培訓教學資源庫”。活動現場為資源庫首批專家頒發了聘書,還為10位參與分享及討論的社區工作者代表頒發了紀念証書。
本場學習分享會既講方法、更談情懷,充分彰顯“案例共學、方法共研、資源共享”,為社區工作者充電賦能、凝聚共識。各級黨委社會工作部門將持續搭建互學互鑒平台,幫助廣大社區工作者提升履職能力,進一步當好政策“解讀員”、居民“貼心人”、治理“踐行者”,以實干擔當書寫基層治理的生動答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