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對全球投資者敞開大門 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生機蓬勃

2025年09月10日17:00 |
小字號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推出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生機蓬勃

一天20小時,對全球投資者敞開大門

昨天,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外灘15號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在這座見証中國金融業百年變遷的歷史建筑中,感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蓬勃生機與創新活力。

外匯交易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來,已從單一的外匯交易平台發展成為涵蓋貨幣、債券、外匯等多品種的綜合性金融市場平台。由其托管的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達189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通過持續推進市場開放與創新,外匯交易中心已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70家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便捷渠道,這些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總規模已達4.23萬億元。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外匯交易中心推出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據外匯交易中心市場二部總經理盧向前介紹,其中一個標志性創新是2017年上線的“債券通”。該機制分為“北向通”和“南向通”,構成連接中國與全球債券市場的雙向橋梁——不僅使國際投資者能夠借助熟悉的境外平台便捷投資中國債券,也為境內投資者“走出去”配置海外債券資產降低了門檻與成本。

在綠色金融領域,外匯交易中心牽頭推出的《中歐綠色債券共同分類目錄》同樣效果顯著。該目錄被市場形象地比喻為“國際認可的綠色標簽”,有效解決了中外標准不一致所帶來的識別難題。截至目前,已有276隻債券經該標准認証,為國際資本識別和投資中國綠色金融產品提供了依據。

為進一步提升市場開放水平,外匯交易中心還將交易時間延長至每日20個小時,覆蓋了亞洲、歐洲和北美的主要交易時段。這意味著無論是在倫敦、紐約還是新加坡的投資者,都能在本地工作時間參與中國金融市場交易。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憑借優越的金融生態和開放政策,吸引大量外資金融機構落戶。截至2025年6月,上海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1796家,其中外資機構556家,佔比近三分之一。這些機構積極開展跨境金融業務,僅2024年一年,通過自由貿易賬戶開展的離岸經貿業務結算量達1069億元。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集聚效應和開放水平。

外匯交易中心黨委委員、副總裁董憶偉表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圍繞建設“全球人民幣交易主平台”的目標,進一步拓展離岸回購、跨境認購等業務,持續推進銀行間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牛益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