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入滬第一站”打車調查(中):老問題為什麼難解決?

“滬ADJXXX出租車司機一路罵罵咧咧,並且帶著情緒開斗氣車、彎道不減速。到達目的地后,司機竟然讓我家人拍照去投訴,說他不怕……”一位游客與家人在上海某交通樞紐遭遇出租車拒載,投訴至人民網·領導留言板。
近期頻繁出差的張女士在機場火車站打車后說,“打到短單(指行車距離短),總是聽到出租車司機抱怨。如果是長單(指行程距離長),師傅臉色特別好。”
記者在調查時搭乘的出租車,衛生堪憂且有濃烈異味。馬作鵬攝
網約車快速發展,在大大緩解“打車難”同時,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引發的監管新情況,也為各地管理部門帶來新挑戰。而消費者對交通工具、服務質量需求的提升,也是引發“打車”投訴的一個因素。
近些年,上海各方對於出租車、網約車服務的討論時有發生,相關部門、社會各界也高度關注出租車、網約車行業發展,當地媒體不乏深度報道,人大代表建言獻策,政策多次出台調整,許多問題不斷推進、解決。但,“出租車之困”並未根本改變,“打車糾紛”輿情時有發生。
難在哪裡?
博弈:乘客期待服務,司機掙扎生存
“現在當出租車司機,真是賺不到錢。今年也許是我最后一年在上海開出租車了。”
出租車司機孫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眾榮威的純電出租車份子錢,每月7600元﹔充電費,每月1000元左右﹔租房,1500元﹔吃飯1500元。如此,每月的成本差不多11600元。
上海出租車,曾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上海電視台資料畫面
曾幾何時,出租車是上海的一張城市名片。白手套、白襯衫、白座套,“差頭司機”職業令人羨慕,是許多人對這一行業形象的美好記憶。
談及上海出租車“金名片”的消逝,69歲的退休出租車司機朱師傅忍不住嘆氣。
朱師傅1995年進入出租車行業。他回憶,當時,上海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對新上崗的出租車駕駛員都要進行職業道德、禮儀、路線熟悉、機場車站排隊候客等方面的專業培訓、考核,待考試合格后才能發放服務卡、取得服務資格。
“各公司要求駕駛員統一著裝、保持車輛整潔、定期更換座套,還要禮貌用語,主動幫乘客開車門、搬行李。”談及上海出租車這張“名片”的褪色,朱師傅有些感慨:網絡時代,網約用車更方便,價格更優惠,對出租車行業沖擊很大。
2024年度上海綜合交通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上海巡游出租車日均載客39.1萬車次,同比下降4.0%﹔網約車日均載客157.9萬車次,同比上升12.8%,佔總載客車次的80.2%。
激烈的競爭和不低的生活成本,或是一些出租車司機在“入滬第一站”面對長短距離乘客時,出現“兩副面孔”的原因之一。
7月初,家住青浦徐涇的張女士從北京出差返滬,坐高鐵到虹橋火車站,拎著大包小包行李排隊上車,“說了地址,那個司機猶豫了很久。沒有拒載,但出了車庫,師傅就開始抱怨,說距離太近,虧了。一路罵罵咧咧……”
8月10日深夜,她又從新加坡出差返滬,自浦東國際機場T2航站樓打出租車回家,司機師傅遇到這樣的長單,幫她拉行李,還問她空調溫度是否合適。
外地乘客小宋告訴記者,他理解出租車司機的辛苦和對長單的渴望,“但無論如何,不應該向我們乘客撒氣。”
這種服務與生存的博弈,呼喚更加有效的治理。上海市人大代表劉華新認為,面對行業發生的變化,有關方面對於新的運營環境應該有新的應對措施和管理手段。
記者注意到,大眾交通集團相關推文提到,今年4月,上海市交通委曾走訪上海市人大代表,座談出租汽車行業問題。市人大代表、大眾交通集團董事長楊國平在座談中表示,2025年出租車運營情況不容樂觀,各出租汽車企業擱車情況嚴重,出租汽車司機的收入同比下降。
為此,他再次呼吁盡快推動《上海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修訂實施,將網約車納入條例管理范疇,落實出租汽車總量控制,規劃巡游車和網約車的合理比例,規范運價制定規則,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原則,推動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矛盾:10塊停車費,究竟誰來出
對很多乘客來說,在“入滬第一站”選擇網約車,也有不少煩惱。最為典型的,就是在虹橋機場和火車站打車可能會遭遇的“10元停車費”。
有市民反映,其在虹橋火車站P9停車場乘坐網約車后,發現車費中有10元錢開不了發票。司機稱這是火車站停車場收取的停車費,於是雙方產生糾紛。在社交網絡上,不少旅客都對網約車司機要求自己支付這筆費用表示不解與不滿。
網約車司機顧師傅給記者詳細講解了這“10元停車費”的來歷,“虹橋機場和火車站的停車場,每天有一次免費進場接客人的機會﹔第二次以及之后,不論進場多長時間,都會產生停車費,每小時10元。”
顧師傅對停車場收取這筆費用表示理解,“畢竟我們的車佔用了停車場的空間資源”﹔同時也期待,“對我們進站接客人的網約車,能否再有一些免費的時長,比如15分鐘以內,我們接了人就走?”
高德平台(左)與滴滴平台(右)對停車費不同的展示
記者注意到,這“10元停車費”在不同的網約車平台上有不同的展示。記者通過高德地圖和滴滴平台分別從虹橋火車站打車,高德地圖在“特殊費用說明”中明確說到,“根據停車場及服務商收費規則,司機在訂單服務過程中,在當前上車點產生的停車費,需由乘客承擔。”滴滴平台則沒有相關說明。
有市民指出,如停車費由停車場收取,應由管理部門提供報銷憑據,並在停車場打車的顯眼位置,張貼相關告示告知乘客。
記者注意到,過去兩年,多家媒體曾聚焦這“10元停車費”並開展了系列報道,有關方面也圍繞如何加強精細化管理、平台方和虹橋樞紐管理方如何合力破題上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
但直到今年暑期,這“10元停車費”的情況尚無變化。
共贏:誰來重新擦亮城市“金名片”
2024年初,上海道路運輸管理局發布的一紙《關於禁止網約車在浦東機場運營的通知》曾引發輿論質疑。爭議聲中,這份“禁止令”僅維持數天即宣告終結。
這也反映出平衡各方利益之難。近年來,上海本地媒體如上觀新聞、澎湃新聞等,陸續做過多次深度報道,分析當前上海市出租車、網約車問題現狀,並問策於多方求解。
2023年5月,澎湃新聞《出租車之困》系列報道中寫道,“出租車拒載、挑客、‘一口價’等亂象背后,有著多重復雜因素。”
上海出租汽車暨汽車租賃協會改革創新委員會主任葛磊在上述報道中建議,出行秩序整頓需多管齊下,一方面,監管部門和企業要做好司機的培訓管理,尤其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杜絕議價載客行為﹔另一方面,要維護出行市場的公平競爭,調控總量,合理規劃巡游車和網約車的比例,堅決打擊違法違規從事運營的網約車,確保正規巡游車和網約車駕駛員的合法權益和合理收入。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宏民在接受大江東記者採訪時指出,出租車曾是上海的城市名片,需要用心守護,而關鍵在於針對性的體制機制調整。“在網約平台上,出租車其實處於‘被歧視’的狀態。由於平台向出租車收取的費用較低,優先向網約車派單的做法雖可理解,但也進一步擠壓了出租車的生存空間。因此,要改善出租車現狀,必須從運營模式與管理機制上尋求突破。”
基於此,陳宏民教授坦言,當前城市網約車數量偏多,對大城市而言未必是好事。“大城市本身交通擁堵問題突出,核心應依靠公共交通(如地鐵、公交)解決出行需求,而出租車、網約車的定位,本應是填補公共交通無法覆蓋的‘最后一公裡’缺口。若絕大多數出租車、網約車承擔長距離出行任務,會顯著降低整體交通運輸效率。”
盡管不再有當年“差頭司機”的職業風光,不少出租車從業者仍向記者表達了美好的期待。
“上海城市現在這麼大、交通復雜,出租車網約車確實不好開。過去上海出租車也有很多不好的現象,嚴格管理和政策調控才樹立了城市名片,現在情況這麼復雜,更應該加強管理。”2005年進入強生出租車公司、如今開滴滴專車的的沈師傅這樣說。
“乘客打到‘黑車’,應該如何投訴?”“停車費糾紛有無解決辦法”“出租車服務水平在長效治理上有無想法?”為了更系統了解相關情況,了解如何加強管理,大江東工作室梳理了一系列問題向上海市有關主管部門求教,但未獲得答復。或許這正說明了問題之復雜、之難解。
“坐在辦公室裡全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調研中,大江東記者發現,面對難題與挑戰,也有不少“入滬第一站”正在想方設法、積極作為,響應各方訴求,提升乘客體驗。(沐一帆參與採寫)
點擊查看系列報道:
大江東︱“入滬第一站”打車調查(下):乘客如何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