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跨越山海赴“申”約!多區域好物集結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
2025年09月05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2025年9月5日至8日,上海展覽中心將迎來一場承載“山海協作”情誼的盛會——第八屆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

這場以“跨越山海 申情樂購”為主題,由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展銷會,不僅是上海與對口地區產業協作、消費協作的成果展示窗口,更將為上海市民帶來一場集購物、體驗、文化、美食於一體的沉浸式消費盛宴,讓“上海市場”與“對口地區好貨”精准對接,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第八屆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即將開幕

2萬平米展館聚百地好物,沉浸式體驗“山海情”

本屆展銷會規模創下新高——展覽面積近2萬平方米,覆蓋上海展覽中心全館,設置600多個展位,匯聚了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則、雲南全省、福建三明等上海對口支援、協作地區,以及內蒙古、河南、貴州等合作框架協議地區的特色產品。從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到手工藝品、文創產品,從生鮮果蔬、精品咖啡到茶葉、花卉,千余種好物將集中亮相,充分展現各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風貌。

再看展館布局,也是暗藏巧思,每個區域都有獨特看點。

展館布置

序館的對口工作成果展示區採用“實景化+沉浸式”布展,生動呈現“上海企業+當地資源”“上海研發+當地制造”“上海市場+當地產品”“上海總部+當地基地”的協作模式,市民漫步其中,能直觀感受滬滇等地在產業、消費、人才領域的深度合作。中央大廳特設16個特裝展位,雲南“綠色雲品”——雲果、雲咖、雲茶、雲花等標志性商品與其他地區文旅資源集中亮相,視覺與體驗感雙重升級。

雲南咖啡展台

東館的“咖行上海·啡躍彩雲”雲咖文化活動區是本屆展會的“人氣預定點”。這裡不僅有雲南精品咖啡推介,還將舉辦咖啡大師課堂、拉花比拼、主題市集等,市民可現場品鑒來自普洱、孟連等地的優質咖啡,線上報名就能參與互動,近距離感受中國咖啡的獨特魅力。

西館則聚焦“舌尖上的幫扶”:一樓“果香飄申城”鮮果主題館集中展銷對口地區優質水果及深加工產品,二樓“百縣百品”專區與“盒馬”快閃超市聯動,實現“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真正做到“展會落幕、銷售不落幕”。現場還會同步開展免費試吃、烹飪體驗、直播互動,讓市民邊逛邊嘗,輕鬆買到心儀好物。

打造永不落幕展銷會

展會期間,多元活動將持續升溫。首日中央大廳舞台的發布簽約會上,民族風情走秀、新品發布、集中簽約、文藝演出將輪番上演﹔展演舞台區會持續播放各地文旅宣傳片、特色歌舞表演,營造濃郁地域文化氛圍﹔“感動——身邊的美好”百縣百劇短視頻展映活動,將通過鏡頭展現對口地區的鄉村風貌、消費協作實踐,9月5日現場還會為優秀創作者頒獎,讓更多人看見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此外,展會還特邀電商平台、餐飲企業、商超採購團到場洽談,助力產銷精准對接,讓對口地區好貨不僅“賣得出”,更能“賣得好、賣得久”。

上海力量護航,幫扶平台打造“永不落幕”新范式

舉辦一場精彩的展銷會,離不開各方的精心籌備與全力支持。從挂職干部搭建“山海橋梁”,到消費幫扶平台創新服務模式,上海用實際行動為展銷會“保駕護航”,讓對口地區的優質產品順利走進上海市場。

展區布置

“我們就是滬滇協作的‘紐帶’,要把雲南的好貨精准送到上海市民面前。”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挂職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區域協作處副處長楊曉春在談及展銷會籌備工作時直言。

為了讓雲南產品貼合上海消費習慣,他和團隊圍繞滬滇協作“4個+”思路,從雲南綠色雲品企業中層層篩選出25家龍頭企業參加中央大廳展示,最終確定共337家企業參展。“這些企業覆蓋了雲南茶葉、咖啡、中藥材等十大特色產業,完全依據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1+10+3’體系遴選,既保証了雲南特色,又能滿足上海市場需求。”

隨著展銷會籌備工作的逐步開展,一系列需要攻克的難題也隨之顯現。比如特色產品的定位協調、展品運輸的時效性、展示“最后一公裡”的打通、儲存的新鮮度保障……都是需要攻克的難題。楊曉春介紹:“我們針對性地制定了方案——運輸用夜間物流,確保產品新鮮﹔展示環節細化流程,打通每一個銜接點﹔儲存方面則直接提供冷鏈設備,讓雲南的生鮮產品到了上海也能保持最佳狀態。”而報名企業達423家、創歷年新高的熱度,更讓他感慨:“這不僅是展銷會的吸引力,更反映了雲南企業的發展活力,以及滬滇協作的扎實成效。”

雲花展銷區

如果說挂職干部是“橋梁”,那上海市消費幫扶工作平台就是“樞紐”。“我們平台主要負責對口幫扶地區產品的運營、落實,和往年比,今年最大的創新就是增加了線上直播環節。” 上海市消費幫扶工作平台負責人閔月華介紹,這是響應上海“永不落幕展銷會”的要求,“我們打造了‘百姓買米直播間’,不能來現場的市民可以在直播間裡用實惠價格買到新疆西梅、雲南妮娜皇后等爆款產品,還有1元秒殺、換購、粉絲好禮等活動,之前一年十幾場的直播積累了不少粉絲,相信這次能讓更多人愛上對口地區的好貨。”

上海市消費幫扶工作平台數據展示系統

為了讓產品更貼合上海市民需求,平台還建立了嚴格的篩選與改進機制。“每年都是政府推薦后,我們組織大眾、專家一起品鑒、試吃,我們總結了‘五步遴選法’,包括當地推薦、專家會審、市民參與、社會公示、動態監管,還要看企業能不能適應上海市場的變化。”閔月華舉了個例子,“以前雲南菌菇多是大包裝,上海三口之家吃不完,容易浪費,平台把這個需求反饋給雲南企業后,現在50克的小包裝菌菇成了熱銷品,還有7日粥這種便攜產品,都是根據上海消費習慣調整的,特別受歡迎。”

截至目前,平台運營的“百縣百品”品牌已篩選出9大類948個爆款產品,線下開通了21個直營店、22個生活館、259個專店專櫃,“有風小院”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我們把大理的‘有風生活’搬到了上海,slogan就是‘有一種生活叫雲南’。”閔月華介紹,自2024年2月運營以來,“有風小院”吸引了超百萬受眾,帶動雲南、新疆等地幫扶產品銷售近千萬元,“這就是‘文旅+消費幫扶’的力量,我們想把這種模式復制到更多地方,讓產品和生活方式打包結合。”

品控是平台的“生命線”。閔月華強調,平台依托光明食品集團、蔬菜集團的國企資源,有自己的倉庫、供應鏈和專業團隊,“產品質量專員、採購專員全程把關,合作3年以上的企業還能實現產地直運,售后‘壞一賠一’,用國企品牌背書,讓市民買得放心。”此外,全國首個省級消費幫扶數據採集分析系統也已上線,“能分析哪些產品賣得好、在哪些渠道賣得好,讓數據反哺生產,精准助力鄉村振興。”

借力“申”平台,雲南小小咖啡豆撬動大振興

上海的精心籌備,最終惠及的是對口地區的企業與群眾。

來自雲南普洱孟連縣的天宇咖啡專業合作社創始人葉萍,將帶著自家的“佤釀”咖啡豆首次亮相上海展銷會——這顆小小的咖啡豆,不僅承載著佤族女性的創業夢想,更帶動了當地上千人的就業。

葉萍展示“佤釀”烘焙豆

“我們合作社是2010年起步的,以婦女創業為核心,現在帶動了當地8個村民小組、1000多人就業,咖啡種植面積有4000多畝,年毛收入約2000多萬。”葉萍驕傲地說,這次參展特意帶來了二十幾款產品,重點推廣“佤釀”咖啡豆,“這款產品借鑒了佤族米酒的傳統工藝,隻用咖啡果膠發酵,不加酒曲,有很濃的民族特色,想讓上海市民嘗嘗我們雲南咖啡的不一樣。”

談及參展契機,葉萍坦言離不開援滇干部的幫助:“我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展銷會,是挂鉤的援滇干部告訴我們這個渠道,還手把手指導參展流程、材料准備,比如每款產品都要准備詳細介紹,突出地方特色等。”而選擇上海,葉萍有自己的考量:“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消費者集中,還有全國乃至全球的客源,消費能力也強,比我們在雲南本地或其他地區參展優勢更明顯。而且我們2018年參加過上海咖啡節,知道上海市民偏愛中深烘咖啡,對食品安全也很謹慎,這次能精准對接需求。”

在上海市場的深耕,早已讓葉萍的合作社嘗到了甜頭,與Manner咖啡的5年合作,就是最好的証明。“我們給他們提供水洗、傳統日晒、紅酒蜜處理等精品生豆,從最初每年供貨十幾噸,到現在年合作金額超1000萬、供貨300多噸。”葉萍透露,Manner在孟連縣的咖啡豆採購,約一半來自當地,“當地像我們這樣的供應商有上百家,上海企業的訂單讓我們的咖啡豆有了穩定銷路,也讓村民們的收入更有保障。”

雲南咖農們正在晾晒咖啡豆

對於未來,葉萍有著清晰的規劃:“我們的核心業務還是生豆銷售,暫時不打算拓展門店零售,想專注在生豆領域,把專業優勢發揮到最大。”同時,也會推出挂耳、濾泡等便捷咖啡產品,作為面向當地消費者的窗口,慢慢拓展品類。而這次展銷會,對她而言更是一次新機遇:“希望能通過展會認識更多合作伙伴,讓我們的雲南咖啡被更多人知道,也帶動更多鄉親一起增收致富。”

從上海的“搭台”到對口地區的“唱戲”,從挂職干部的“牽線”到幫扶平台的“賦能”,第八屆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早已超越“展會”本身,成為滬滇等地深化協作、共促振興的重要載體。

9月初的上海展覽中心,這場跨越山海的“相聚”,將讓更多好品走進上海,讓更多希望扎根鄉村,書寫新時代山海協作的新篇章。(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