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監測血糖血壓,是科學管理還是制造焦慮?

一些中老年人嘗試利用可穿戴設備管理慢性病,還有健康年輕人佩戴設備“未雨綢繆”
動態監測血糖血壓,是科學管理還是制造焦慮
科技嫁接醫療,近年來包括動態血糖儀、血壓儀、心率、睡眠監測等24小時可穿戴設備走紅,一些中老年人群嘗試利用可穿戴設備管理慢性病,還有健康年輕人群佩戴設備“未雨綢繆”。可穿戴設備是科學管理慢性病的利器,還是制造焦慮的源頭?
動態血糖儀熱銷
所謂可穿戴式的血糖監測設備,即動態血糖儀,全稱為連續血糖監測儀,早在十余年前,“醫用版”的動態血糖儀已經在醫療機構投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高非介紹,“最初它是回顧式的,即戴上設備后72小時拆機,醫生查看相關數據﹔隨著科技發展,出現可實時觀察式的設備,並從醫生端拓展至患者端,市民可自行購買佩戴使用。”
9月4日,記者查詢電商銷售平台,“血糖用品熱銷榜”前5位產品24小時內銷量超過2000台。
為何動態血糖儀會被青睞?高非說,相較於傳統的指血檢測,動態血糖儀的硬件部分由傳感器、發射器和接收器等三個部分組成,主要通過埋植於皮下的傳感器實時監測人體內的葡萄糖濃度,並將其轉變為電信號傳輸至配套的接收器或App內,擁有24小時動態監測、具備存儲功能、低感染風險、無感佩戴等特點。“一般而言,隻需將硬幣大小的圓形裝置‘釘’在手臂或腹部,就可以連續14天監測血糖,痛感很低,比採集指尖血有更大優勢。”
臨床接診時,不少患者表示曾使用過或正在使用動態血糖儀。“除了記錄數據,它的另一功能是警報作用,在患者發生低血糖、高血糖時,App以聲音或震動提示。有些‘糖友’的血糖管理能力很強,也會自行設置血糖的上下限閾值,便於自我觀測。”專家說,近年來諸多國產動態血糖儀經過臨床試驗后量產入市,並因“國補”等傾斜政策逐步佔領市場,原本動輒大幾百的動態血糖儀價格更親民了。
不作為診斷標准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動態血糖監測無疑是一個利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苗青說:“動態血糖監測臨床上用得非常多,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不管是抽靜脈的血糖還是指尖的血糖,它只是一個點的數值,不能看到一個面。動態血糖監測的好處就在於能把高峰低谷到底高低多少呈現出來,有沒有低血糖也能捕捉到。”
苗青舉例說,有些患者早上空腹血糖會高,但空腹血糖高並不是說血糖沒控制好,如果夜間出現了低血糖,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引起血糖的反跳。所以,空腹血糖高到底該減少還是增加降糖藥物要取決於夜間血糖的情況,這時動態血糖監測就非常有用。
動態血糖儀是否測得准確?高非說,如今糖尿病的診斷標准仍是“靜脈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動態血糖儀的數據不可作為診斷依據。
“根據其運作原理,確實是可能出現誤差的,比如‘釘’入皮膚時,探針出現了彎曲,監測數據就可能不准確﹔患者本身有皮膚病的,也可能因為皮膚狀況影響監測。”她建議,如果監測數據明顯高於或低於指血檢測數據(誤差達到4、5等),可先聯系廠商更換設備﹔如有小幅誤差,可配合指血檢測數據觀測曲線變化。
“此外,血糖曲線一般從夜間、空腹的平穩到餐后達到峰值,之后慢慢回落。如果數據一直出現波浪形振蕩,也可能是出現了監測錯誤﹔14天周期內,頭尾兩天出現誤差的概率更高些。因此,市民朋友們不要將其視作‘金標准’,可以參考相關數據調整自我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習慣,如確有疑慮,應前往醫療機構遵醫囑診療或調整用藥。”
專家特別強調,血糖監測其實需要“點、線、面”結合的科學方式。如指血檢測,優點是便捷、價廉,但只能反映實時的“點”狀數據﹔動態血糖儀提供的則是“點線結合”數據,能反映血糖高峰和低谷,尤其對不自知的低血糖患者有很大意義,但准確性較指血檢測稍遜﹔糖化血紅蛋白是“面”的回顧,即前三個月的血糖均值情況,但它具有滯后性,且無法捕捉一些既高血糖又低血糖的情況。“可見,沒有百分百完美的監測方式,臨床上的確診、治療都是非常審慎的,不必過於糾結單一數據。”
正常人沒必要佩戴
高非說,動態血糖儀的最大意義,是讓更多人關注血糖。“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數量持續增加,且呈現年輕化,近期我接診的最低齡患兒隻有2歲﹔另一方面,糖尿病的控制與預后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她認為,處於調整用藥方案、自覺血糖控制不佳或希望改變行為、運動、飲食習慣的患者可以使用動態血糖儀,且對I型糖尿病患者更有幫助,可規范胰島素用量、避免夜間低血糖等﹔處於孕期的女性也可通過這一方式自我監測,避免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不過臨床上因為佩戴動態血糖儀,導致極度焦慮、緊張的患者也不在少數。上周,苗青在門診就遇到這樣的患者:一名50多歲的女士,血糖本身並不高,空腹超過6mmol/L,OGTT2小時血糖為13mmol/L,糖化血紅蛋白卡在診斷標准值,“從診斷角度來說,她屬於非常早期的糖尿病,但由於一直佩戴監測設備,整個人非常緊張,這樣的情緒不利健康”。
苗青提到,正常人的血糖也不是一根直線的,而是波動的,正常進食后血糖也會升高。“我自己也戴過一次動態血糖儀,發現喝了一杯果汁后最高飆到了10mmol/L左右,當時也比較意外,但血糖很快就下來了。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所以不會特別緊張。但如果普通人看到血糖到了10mmol/L,必然會產生擔憂。正因此,正常人佩戴動態血糖儀,有時確實會產生一些情緒干擾。”
專家認為,正常人群其實沒有必要佩戴監測設備,焦慮人群更不適合。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顧泳 黃楊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