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地區“土特產”賣空 這場“展銷會”受青睞

攜手對口地區做好“土特產”的大文章,讓更多優質產品進入更大市場
賣空了,上海這場“展銷會”受青睞
昨天,自上周五開幕的第八屆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落下帷幕。
今年有個顯著特點:供不應求成了絕大多數展位的“常態”。首次參加展銷會的宣威楊家匠心火腿食品有限公司帶來一款全國首發產品——“有宣威火腿的黑豬火腿爆汁烤腸”,出乎公司創始人楊艷萍意料的是,“展銷會開幕首日,烤腸就銷售一空,隨即緊急從雲南補貨,上周六一早從昆明空運來6箱,周六下午3點送到展銷會,周日中午再次賣光。”今年,新疆華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是第三次參加展銷會,公司董事長薛建鋼表示,“明顯感受到人和銷量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現場銷售增長了超過20%。”
消費幫扶一頭連著脫貧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多年來,上海堅持充分發揮上海大市場、大平台、大流通優勢,攜手對口地區謀劃好“土特產”的大文章,其著眼點自然不只是為期數日的展銷會,而是要強化優勢互補、市場互聯、消費互動,最終讓更多有特色、高品質的產品進入更大市場。
加了100多人的微信,回去再發貨
現場備貨有限,買不到怎麼辦?“加微信”幾乎是每位展台負責人的首選。8日上午,記者在展台與楊艷萍交流時,她的手機不停彈出好友申請,原來為方便市民、買手等加微信,她將自己的微信二維碼打印在一張A4紙上,“這次展會加了100多人的微信,不少要等回去后再幫他們發貨”﹔展銷會開幕首日,克拉瑪依綠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乳品廠銷售經理周高亮一上午已加了超過10個客戶的微信,有位集採客戶對果蔬沙拉酸奶等產品感興趣,很快就催促他提供報價。
企業更關注的是展銷會的“窗口效應”。薛建鋼有個新發現:“第一年,市民朋友還在問‘沙棘是什麼’,今年很多人直接購買了”。本屆展銷會吸引了超過2500家採購商參與,並專門設置洽談區,一家雲南企業與一家上海團購企業在此洽談,后續有望推進合作。
更可貴的是,消費者一些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轉變。農產品包裝方面,大包裝、整隻賣的產品少了,小包裝、分裝的產品多了﹔產品樣態上,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產品多了,未經加工、粗加工的初級產品少了……以上種種,使得產品附加值提升,滿足新需求、打開新市場的同時,實現“土特產”不斷提質升級,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在雲南“綠色雲品”展區,記者見到了土生土長的雲南人,同時也是在上海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新上海人”羅莉麗,2013年創立大地物源品牌以來,專注於野生食用菌的創新研發和深加工。“在上海舉辦的各類展會,包括本次展銷會,都是我們展示成果、鏈接資源的重要窗口。”在她看來,滬滇兩地開展的滬滇協作及消費幫扶等工作,為這家雲南企業落戶上海、開拓市場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持,也讓“雲菌出滇”得以成為現實。
“上海舉辦的這一展銷會,我們每屆都參加。”麗江華坪金芒果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余慶春自豪地表示,公司已連續參加了八屆展銷會。此次,她依舊感受到上海消費者的巨大熱情,無添加的原味芒果干周六下午就已售罄。為推動更多產品入滬,目前她已在和楊浦區一家生鮮公司洽談。
雲南企業正將上海視作發展重點
攜手對口地區,做好“土特產”的大文章,就要讓更多土特產形成“市場力”,如此才能更好從田間地頭走向廣闊市場、從國內沖向國際。
楊艷萍帶來的烤腸、蛋糕餅,為何如此熱賣?源於她對上海市場的了解。“上海市民有吃火腿的習慣,對這款烤腸接受度很高。”她不忘補上一句,“上海市民喜歡瘦一些的火腿”。話音剛落,一位上海阿姨讓楊艷萍推薦火腿時,緊跟了句“我要瘦一點的”。此前,公司一些產品已進入雲南的盒馬門店,此次烤腸在滬大受歡迎,也讓她更有底氣聯系此前盒馬派駐雲南的採購人員,商討如何將產品推到更大市場。
此次參加展會后,薛建鋼還將主動檢驗企業的市場力。去年9月,上海援克干部曾組織上海蔬菜集團等企業在克拉瑪依調研企業,發掘合作機會。薛建鋼回憶,當時蔬菜集團對公司的沙棘汁等產品很感興趣,但合作未能當場敲定。“這次准備再去對接,解決合作問題。”
如今,羅莉麗已在上海、雲南設立了公司,其中上海公司負責產品研發、運營以及供應鏈配套等工作。同時,她也關注到,不少雲南企業正將上海視作發展重點。她判斷,上海是消費產品的最佳“試金石”和走出去的“起飛平台”。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任俊錳 朱倩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