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滇協作 小薄荷也有萬裡香

人民網上海9月9日電 炎炎夏日,一杯冰爽沁涼的鮮薄荷冰檸或莫吉托,無疑是驅散酷暑的“神仙水”。當你從各家品牌的茶飲店接過那杯點綴著翠綠薄荷的飲品時,你是否曾想過,這一片片清香醇正的薄荷葉來自何方?
答案可能遠超你的想象。它們正來自千裡之外的雲南省祿勸縣九龍鎮。在這片被肥沃土壤和清涼山泉滋養的土地上,雲南九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千余畝薄荷基地正迎來豐收。每天,有超過30000斤的新鮮薄荷葉從這裡被爭分奪秒地採收、裝車,發往全國各地的茶飲中央廚房。不僅如此,你的這抹清涼還進入了更廣闊的市場——創意特調的咖啡、薄荷味的冰激凌、西餐廳的夏日糕點等,其核心原料薄荷,都已打上了“祿勸九龍”的烙印。
這片勃勃生機的產業圖景,背后是滬滇協作機制注入的強勁動力。2024年,九萃農業落戶祿勸后,當地政府全力優化營商環境,解決了土地、用工等難題。更關鍵的是,在2025年,上海市普陀區提供了100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基地擴建與產能提升。同時,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南光集團也提供了100萬元幫扶資金。
普陀區援滇干部、祿勸縣副縣長陳靚介紹,項目採用“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整個項目極大提升了農戶的收入:一是土地生“租金”,年支付農戶土地流轉費245萬元﹔二是務工有“薪金”,日需用工約150人,年支付農戶務工費約500萬元。三是集體享“股金”,支付村集體滬滇協作項目分紅50萬元+合作社收益70萬元。
上海的幫扶遠不止於資金,它更帶來了廣闊的市場視野和暢通的銷售渠道。為了將深山好物做大做優,上海方面精准施策:前端,協助企業在滬注冊營銷公司,建立品牌“橋頭堡”﹔后端,積極牽線搭橋,將九龍薄荷引入知名茶飲品牌與食品餐飲企業的採購清單。這種“從田間到門店”的全鏈條賦能,將傳統的“產出來再找銷路”轉變為“瞄准需求再生產”的現代化產銷模式。正是依托這條暢通的渠道,九萃薄荷不僅暢銷上海、北京等國內大城市,更成功出口至中東及東南亞,實現了“雲品入滬”、“雲品出海”的華麗轉身。這背后,是滬滇協作從“輸血”到“造血”的成功實踐。
如今的祿勸縣九龍鎮,正飛速成長為中國高品質薄荷的核心產區。目前,九萃農業已建成投產1300余畝,400余畝基地10月底投產。在滬滇協作機制的全力支持下,企業信心也不斷增強,更宏偉的藍圖已經展開:到2026年7月,基地面積將擴增至3400余畝!與此同時,一個配套完善的5000平方米冷庫物流中心已在規劃建設中,其中包含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冷庫,配備預冷、真空包裝等設備,旨在封存第一縷採摘的鮮香,原汁原味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九龍鎮的薄荷產業即將實現從“規模化種植”到“標准化加工、品牌化輸出”的全產業鏈升級。未來,這裡不僅是各大茶飲公司、知名餐飲及食品企業的穩定供應商,更將有充足的實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最值得信賴的高品質薄荷來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