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全國勞模、上海電信生態經理吳文巍:十年研發,隻為雪域高原“活水長流”

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
2025年05月16日14:3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對吳文巍來說,2010年無疑是一道鮮明的分水嶺。此前,他是上海電信一名窗口客服,憑借著高效服務和滿腔熱忱,先后斬獲上海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這一年,他毅然轉型,從零開始,一頭扎進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生態的探索之旅。

15年的堅守,結出了喜人的碩果。2025年,吳文巍因卓越的貢獻和出色的表現,榮膺全國勞模稱號,在北京接受表彰。

全國勞模吳文巍。受訪者供圖

全國勞模吳文巍。受訪者供圖

“國之所需,我們當仁不讓﹔民之所盼,我們全力以赴。”吳文巍對勞模精神的深刻詮釋,亦是他轉型之路上勇毅前行、永不言棄的真實寫照。

從服務型向技術型轉變,他堅持賦能行業

2010年世博會圓滿落幕后,吳文巍敏銳且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遇到了瓶頸,很難再為用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如果想在職業道路上更進一步,需要從自身技術能力上實現突破。若技術達不到相應的高度,是難以賦能客戶和行業的。”吳文巍滿懷信心,堅定道:“首先,我要搞懂它。”

從窗口服務型向科技創新型轉變,並非易事。吳文巍從未退縮,他白天上班,晚上爭分奪秒,徜徉於知識的浩瀚海洋。基於中國電信自有的網上大學平台,吳文巍從海量的前沿課程中汲取養分﹔同時,積極參加各類相關培訓課程及行業論壇,力求將信息技術研究透徹,為企業和行業創造實實在在的效益。

“我特別感謝上海這片創新的熱土。上海濃厚的創新氛圍和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讓我有機會能接觸到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各類頂級盛會,結識到行業最前沿的專家以及志同道合的伙伴。企業領導也很支持我,創造了包括輪崗等便利,讓我得以接觸並參與到許多重大項目中。”吳文巍清晰記得,轉型后獲得的第一本專業証書是通信業務師,這份榮譽成為他持續奮進、勇攀高峰的底氣。

2011年,作為上海市總工會首批20家勞模工作室之一,吳文巍擁有了專屬創新平台載體——吳文巍勞模工作室,這也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重要裡程碑。“我們的體制機制非常靈活,除了內部的信息技術創新,我們也對外開放,如勞模助企行、勞模進校園等。如果有學生對技術感興趣,我們也熱忱歡迎他們加入,因為每個顛覆性創新都萌芽於少年的熱忱。”

在勞模工作室,吳文巍可以自主選擇研究的方向和課題,這裡類似企業內部孵化器或科創苗圃,為創新夢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上海市總工會建立的勞模工匠群,則搭建了一個溝通的橋梁。在這一平台,吳文巍能夠與不同領域的專家交流切磋,各個工作室之間也能攜手創新,共同探索未知領域,攻克技術難題。

十年研發,隻為源頭“活水”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吳文巍首次得知“高原冬季供水”這一世界性難題。

“當時,對口的援藏干部在辦理業務時,隨口問道:‘你們做智慧城市,能不能想辦法解決高原冬季供水問題?’”看似不經意的一問,吳文巍卻放在了心裡,第一時間著手開展調研工作。

那麼,當地冬季供水究竟存在哪些棘手的問題?

“冷。”吳文巍調查后發現,西藏的日喀則距離上海約5千公裡,最高海拔5000多米,冬季異常寒冷。在這樣的環境下,供水管道最后一公裡的用水常常會被凍住,並且冰凍期往往長達6個月以上。傳統的“保暖”或者“加熱”兩種方式,在高原地區根本行不通。

“‘保暖’要考慮當地強烈的紫外線和肆虐的風沙﹔‘加熱’則需要大量耗能,均無法滿足當地實際需求。”吳文巍回憶道,經過一番思索,他萌生出了一個新想法:能不能換一個思路,通過信息化手段讓水‘動’起來?

讓水“動”起來的關鍵在於要有動力。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動”,效果自然最好,但是耗能高。如何找到平衡點,以適中的速度、最低的耗能來流動?

“這需要借助我們電信的物聯網技術參數,通過天翼雲來驅動算法。當水即將達到冰凍狀態時,用最小的動力讓它‘動’起來,水就不會結凍了。”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2019年測試方案成型並試點,2020年成功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計算和算法部署均在上海的雲端完成。天翼雲將上海和西藏兩地緊緊相連,這一技術正是中國電信首創,吳文巍團隊研發的“智雲供水”系統,也是全球首創的高原智能供水全套中國方案。

10年間,吳文巍多次進藏。受訪者供圖

10年間,吳文巍多次進藏。受訪者供圖

10年間8次進藏,吳文巍團隊幾乎經歷了所有的高原自然災害,九死一生。“使命在肩,激勵並改變著我們,不計付出、不計報酬,一定要參與這項偉大的工程,一定要為解決這一難題貢獻自己的力量。”正是這份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驅使著吳文巍即使在“心裡沒底”時,也始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如今,零下50度,也能用上“活水”。吳文巍團隊已經成功為幾千戶高原居民解決供水的最后一公裡難題。“這一技術保護了雪域生態,在極端天氣下,一天電費僅0.3度,費用可忽略不計,完全能夠實現24小時隨取隨用。”

“我希望這個項目能夠納入‘十五五規劃’,持續推動高原地區的供水優化中,為新疆等地類似難題提供解決方案。同時,也希望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這一技術能夠揚帆出海,用中國方案解決世界供水難題。”吳文巍透露,“智能供水”方案,未來還將為南極科考和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抓住窗口期,開創科創服務新模式

“中國電信作為一家央企,擁有諸多技術分享渠道和行業生態伙伴。”吳文巍是上海電信生態經理、高級經濟師。其中,生態經理中的“生態”二字,涵蓋了行業生態與技術生態雙重含義。“只要與主業協同相關,我都需要積極推動創新與合作。”

以醫療領域為例,為更好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全覆蓋,上海電信結合大模型能力及數字影像底座,創新推出了“智雲醫生”系統。所有影像、消化、腫瘤、神經內科等優勢學科,都集納在一個小黑盒子裡,背后是強大算法的支撐。“基層醫療機構只要裝上機器、插根網線,就能與上海大醫院互聯互通,進行遠程診療或規范化培訓,未來可以介入大量AI診斷,形成人機協同,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據悉,上海電信如今已經對接2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為健康醫療行業賦能。

在工作中,他更多關注急難險重與衣食住行項目領域,開創了科創型服務新模式。這一模式具備“五高”特征,即高產業帶動、高行業引領、高科技含量、高經濟價值、高用戶滿意,並聚焦這五個方面發力。他將勞模工作室定位為“前沿探索場”,致力於差異化、高附加值的創新工作,在從0到1的原始性突破中投入更多精力、發揮更多智慧。

“當下正是難得的機遇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不斷涌現,成為行業中的變量和難點,但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突破空間。”吳文巍表示,在這一關鍵的時間窗口,一方面要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要加快技術迭代速度,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將自身技藝往更高層次推進,使其具備新質生產力屬性,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33歲,毅然轉型,48歲開花結果。吳文巍用15年如一日的拼搏與奮斗,証明了只要心懷夢想、勇往直前,就能跨越重重障礙,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