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奮進新征程 建功引領區

肖素枝:科技報國,讓智慧無人機群點亮星空聯通萬物

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
2025年05月09日14:0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我來自一個農民家庭,通過不斷學習,成長為一名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日前,肖素枝從人民大會堂領回了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這讓她既感驚喜,又覺責任重大。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勞動創造,從步入人民大會堂那一刻起,更加感受到奮斗拼搏的力量、勇往直前的力量、迎難而上挑戰困難的力量,我將把這股力量轉變為不斷前進的動力。”肖素枝語氣堅定。

肖素枝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

1979年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個菜農家庭、研究生畢業后在知名外企工作、三十歲生娃后堅定考博、年近不惑開始創業……這,是女工程師肖素枝的故事。

現任星邏人工智能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研發總監、研究員的肖素枝說:“要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

“解決問題,讓我樂在其中”

2005年,天津大學研究生畢業后,肖素枝來到上海,入職一家知名外企,在研發中心擔任工程師一職。2009年,肖素枝“升級”成為媽媽,在常人看來本該求安穩的時期,她卻選擇了去讀博,成為2010級交大博士生。博士畢業后的肖素枝沒給自己留任何退路,毅然踏上創業之旅。

2017年,肖素枝參與創業的星邏智能成立,專注於無人機賦能領域。“公司取名‘星邏’,就是希望在空中編譯智慧大腦,讓億萬無人機擁有星辰之力,巡邏天地、聯通萬物,造福國家和人民。”

肖素枝所帶的研發團隊,臨港大本營男性工程師佔了絕大多數,當然,這也是行業的普遍現狀。“其實女工程師還是有不少好處的,比如我們出去參加一些行業大會,男同志很多,女同志很少,所以去衛生間從來不需要排隊。”談及女性身份給自己帶來的“隱形福利”,肖素枝幽默調侃道。

肖素枝說:“科研沒有性別界限,創新需要多元視角,女性在科技工作有著堅韌不拔與細膩入微的優秀品質。”因此,她在公司內部建立了女性科技人才培育計劃,鼓勵和助力女性研發人員更好成長。

肖素枝和團隊深度參與臨港智慧城市大腦項目

創業初期,公司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研究成果讓團隊有機會深度參與臨港智慧城市大腦項目的建設,完成了臨港新片區核心區的無人機網格化管理系統,建成了全國第一張無人機集群運營網絡。

“技術痛點,就是創新核爆點”

對於肖素枝來說,出差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在產品研發、技術方案落地的關鍵時期。

“一定要到現場去!隻有去到現場,才能了解真實的場景是什麼樣子,隻有和客戶深入交流,才能了解客戶的痛點在哪裡,才能研發出對客戶有價值的產品。”肖素枝說,這個行業,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你不能坐在辦公室裡去想象現場的條件,網絡暢通?信號滿格?我們很多客戶面對的場景環境非常惡劣,甚至連網絡信號都沒有,所以你以為的並不是你以為的,隻有到了現場才知道。”

說到這裡,肖素枝打了個比方。“比如某個光伏施工項目,地處沙漠,一草一木都彌足珍貴,不允許有任何破壞,所以光伏組件的安裝需要依地形靈活調整,使得實際安裝與計劃安裝有很多變動。”

之前,光伏電站工作人員主要靠雙腿巡視安裝位置,靠筆記錄施工進度,由於施工面積廣、施工作業面分散、地形復雜,靠人力巡視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

肖素枝在沙漠光伏項目現場

“使用我們開發的施工管理巡檢系統,使用無人機進行智慧化巡視,結合AI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精准判別每日施工進度、作業現場人員及不同類型施工車輛統計、人員不規范作業等情況,輔助管理人員對光伏電站的項目建設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肖素枝說,公司還研發了可“搭乘”無人機方式作業的光伏面板清潔機器人,可在光伏面板之間任意漫游,有效減少人力運輸及清潔成本,最大程度保障了作業安全。“我們研發的產品能夠很好地幫助到光伏場站的工作人員,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特別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風力發電當中,肖素枝團隊成功研發了全球首個風機不停機巡檢系統。

“風機不是在海上,就是在山上,所處的地理環境非常惡劣。原來的風機巡檢,很多地方也用上了無人機,但都是在停機的狀態下進行拍照檢測,風機造價高昂,停機影響發電,勢必帶來損失。但是不停機狀態下,無人機拍照難度非常大。”

試想一下,風機葉片在轉動,風機偏航也在實時變化,無人機也在運動,三者都在運動的狀態下,要完成無人機對風機葉片迎風面、背風面、前緣以及后緣的自動精准拍照,還要保証拍得准、拍得清、拍得穩,無人機還得保持與風機葉片的安全距離,這難度有多大!

“風機在前緣及后緣的數據採集過程中,前后緣葉尖部分尺寸非常小,葉尖瞬時速度可達到高鐵速度。但是技術痛點,就是創新爆點。”肖素枝的回答干脆利落。

肖素枝在風機現場實地測試

為此,肖素枝和團隊進行了大量的方案驗証、仿真實驗分析和飛行測試,最終實現了對風機三個葉片十二個面的精准拍攝。

此外,結合自研無人機機庫系統,肖素枝和團隊還研發了風機停機狀態下無人值守的全自動巡檢及檢測系統,目前已在全國多地落地應用。“我們不會停下技術迭代的腳步,在檢測性能提升及更好適應海上風機葉片的不停機巡檢等方面,還會持續不斷努力。”肖素枝說。

“科技創新並非獨舞,需要生態共榮”

星邏面對的客戶來自各行各業,要想給出解決方案,就必須去了解這個行業,這就需要團隊成員不停地學習。“所以干這個工作,內驅力很重要,一定要有興趣,願意做,否則很難堅持下去。”肖素枝說,公司初創之時,除了核心人員之外,基本都是實習生,后來不少實習生留在了星邏,現在已經成長為技術骨干。

在公司內部,高管團隊也會定期復盤,不僅復盤自己,也復盤整個行業。他們發現,大部分技術人員創業容易“死掉”的原因是:過分追求技術的完美,而忽略了市場真正的需求。

有了“前車之鑒”,肖素枝和她的合作伙伴們決意避開這個坑,“不是說別人的技術擁有什麼功能,我們就必須加上這個功能,也不是說別人的指標是10秒,我們就必須提到9秒才能制勝。關鍵是客戶需要什麼,做的產品一定要能解決客戶的痛點,給客戶帶來價值,在解決客戶痛點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以‘嚴、慎、細、實’標准要求自己。”

肖素枝和同事正在進行自動駕駛系統調試

如今,公司歷經八年發展,研發出的無人機自動化系統兼容多款行業無人機機型,應用於智慧城市、電網巡檢、安防應急、光伏巡檢等場景。目前,公司產品已落地海內外數十個城市,部署百余個項目,是國內第一家出口海外的無人機自動化供應商。作為研發團隊的帶頭人,肖素枝也收獲了不少榮譽。

“科技創新並非獨舞,需要生態共榮。”肖素枝坦言,“從星邏落戶浦東臨港創業開始,我們就努力厚植在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參與和推動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創業之初,我們就堅持‘技術、標准、生態’三位一體的理念,積極參與了國內外多個行業標准的制定,既為同業創新獻力獻策,也為自身更好創新做好准備。”

與此同時,肖素枝牽頭成立星邏藍星研究院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積極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目前,正在研發時序多模態低空巡檢大模型及具有自主決策的AI智能體,目標建立開源生態,期待與更多人工智能企業與科技工作者,合力為未來無人機自動化創新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我很幸運遇到了最好的時代。當今中國科技創新戰鼓擂動,作為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和科技工作者,我們既是發展弄潮兒,更是創新生力軍。”肖素枝動情說道,未來,星邏將繼續以“星辰之力”賦能無人機,以實干踐行使命,以創新開拓未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