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所大學鼓勵學生們走進生產一線動手動腦
2025年04月10日10:03 |

上海海洋大學鼓勵學生走進生產線動手動腦
“中國風味”啤酒課堂上現釀現喝
“這款啤酒,泡沫入口細膩,口感柔和,在濃郁的麥芽香中略帶微苦,然后慢慢回甘,有明顯的桑葚果香。”輕晃酒杯,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學生常麗靜細品自己參與釀造的“國潮啤酒”。
昨天,在上海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實訓基地,陣陣麥芽香氣與啤酒花的清新氣息交織彌漫,這是食品學院教授劉海泉的發酵工程實踐課。十余名身著實驗服的學生從潤洗麥芽和破碎做起,在擁有約10個工業罐的啤酒生產線上實操。“大家先稱取15kg大麥芽,然后加入麥芽質量5%的純淨水進行潤洗。”劉海泉詳細講解,淡色麥芽經過輥式粉碎機破成雪花狀。“利用粉碎機進行麥芽破碎,達到破而不碎的程度……粉碎粒徑直接影響酶解效率,就像咖啡豆研磨度決定萃取風味。”
接著,同學們將粉碎好的麥芽加水進行分步糖化。“糖化目的是將原料中可溶性物質盡可能多地浸泡出來,使很多不溶性物質在酶的作用下變成可溶性物質而溶解出來。”劉海泉逐步講解工藝流程,並鼓勵學生們嘗試創造“東方風味”,“相比工業化啤酒的標准化配方,精釀更注重原料的天然性、地域性和實驗性,通過不同組合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味覺體驗”。
“我們試試用本土食材重構啤酒風味圖譜。”在“旋沉”步驟,師生們把桑葚汁加入,增添啤酒的果香。在劉海泉的指導下,1.5升純桑葚汁染紫了發酵罐。不僅是桑葚啤酒,劉海泉還和團隊開發了橙皮精釀啤酒、紅棗精釀啤酒等,最新款黑米精釀啤酒也在研發中。“將傳統食材與啤酒結合,可以創造出既有深度又富趣味的新風味。”
食品學院黨委書記李柏林說,鼓勵同學們走進生產線動手動腦,展現新一代食品人對“中國風味”的創新詮釋。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徐瑞哲)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