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車間即課堂 在試錯中實現產教融合

2025年04月03日16:4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4月3日電(陳晨)頂崗實習半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21級本科生李木子已能熟練操作價值千萬的測試設備。在集成電路龍頭企業上海凱虹科技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他手持測試針,目光緊盯屏幕上芯片參數的波動,一旁的產業導師頻頻點頭:“現在的學生,好好培養能當‘准工程師’了”。

作為上海市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上工程聚焦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對高端創新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產學研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培養他們在產業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車間即課堂:在數百道工序中“淬火”

走進凱虹科技Molding車間,2022級學生肖越飛正全神貫注地操作切割機。激光劃過硅片,留下一道精確至微米的切痕。“過去課本裡抽象的‘工藝參數’,在這裡是關乎良品率的關鍵。”他指著設備上的監控屏感慨。三周前,他還因真空報警異常手忙腳亂,如今已能獨立完成從切割參數設定到異常處理的整套流程。

這種蛻變源自“沉浸式培養”,學校構建的“2.5+0.5+1”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前2.5年夯實理論與模擬實訓,通過企業真實案例教學讓學生緊跟技術前沿﹔中間0.5年整建制駐企實踐,學生在真實崗位中經歷16周完整生產周期,由一線師傅帶教、產線考核﹔最后1年雙向選擇頂崗研發,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真正實現“工學交替、師徒帶教、產線考核”的閉環培養。

“我們要求企業提供真實崗位、真實項目、真實考核,學生必須通過產線考核才能畢業。”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軍介紹,企業不僅將產線“嵌入”育人環節,更派出100余名高級工程師擔任“第一導師”,與校內導師共同開展“價值塑造—技術傳授—產業認知”的協同育人。目前,學校已建成“基礎實驗-工藝實訓-產線實踐-創新研發”四進階培養體系,校內6000平方米實踐基地配備價值1.5億元設備,校外與龍頭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形成“雙平台”育人矩陣。

真刀實槍:在試錯中成長

李木子至今記得第一次獨立測試時的“驚險時刻”。由於未校准顯微鏡焦距,他誤判了芯片焊點偏移量,險些導致整批產品返工。他從辨別芯片缺陷到優化測試流程,最終理解了半導體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要將物理世界的工藝偏差,轉化為數字世界的可量化改進模型。

這種“真刀實槍”的歷練讓學生快速成長,2022級學生代相龍用“破繭”形容自己的成長。從面對精密儀器手足無措,到“看、測、開、切”熟練掌握失效分析實驗室的設備操作流程,他體會到了失效分析工程師們夜以繼日磨樣、拋光、封裝芯片,其實體現了一個個為實現中國“芯”自立自強的年輕一代的拼搏精神。“導師說,集成電路行業容不得‘差不多’,99.9%就是100%失敗。這種極致追求,是課堂永遠體會不了的。”

學校以“集成電路專項班”為抓手,將人才培養從本科延伸至碩士層次,2024年獲批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為產業輸送高層次創新人才。近三年學生主導的“刻蝕自清潔工藝優化”“智慧家居雲端物聯網系統”等65個創新項目被企業直接應用,獲國家專利37項,2024年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國家重大賽事中斬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65項,學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據了解,為破解“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錯位,學校以黨建領航為紐帶,推動校企雙向奔赴、深度融合。在產教融合過程中設立“黨員先鋒崗”,組織師生黨員做好產前培訓,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深入產線攻堅技術難點,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與企業構建“四維聯動”機制(標准共定、平台共建、師資共培、人才共評),聘請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曹持論等20余名企業專家為“客座教授”,校內教師赴企業挂職,將一線難題轉化為教學案例,催生“強粘性育人共同體”。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