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窪道路變坦途,他們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新思路”

坑窪道路變坦途、新增臨時停車位75個、新增非機動車充電位19組、小區路燈全面煥新升級……這一系列老舊小區品質提升成果的背后,凝聚著曹路鎮金群苑小區居委、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的共同努力與智慧,他們並駕齊驅,探索了改造“新思路”,開辟出了升級“新路徑”。
金群苑小區。
改造過程中,從匯集民情民意、“定制”改造方案再到推進項目進展,這支團隊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居民的難題,更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金群苑小區分為南北兩個小區,南區30棟樓,北區4棟樓,同屬一個居委。”金群苑居委會副書記、主任蔡旖旎介紹,曹路鎮金群苑小區為動遷保障房小區,共有居民2396戶,2015年底回搬入住。
“道路問題比較突出,路面坑坑窪窪。我們小區老年人比較多,地面不平整對他們來說隱患重重,之前已發生過因路面而導致的扭傷事件。在居民多次提出意見和建議后,我們與業委會、物業進行了溝通,認為這條路的修繕工作刻不容緩,必須及早提上日程。”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系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金群苑小區,作為老舊小區中的一員,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主要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小區內部道路堪憂,逐漸出現起砂、裂紋和坑窪現象,部分路段路面基層甚至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隱患﹔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日漸增加,居民停車難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小區物業服務亟待提質增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此項工作同樣迫在眉睫。
為了推進小區改造順利進行,金群苑小區採取了“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黨建引領“定”方案。小區黨支部牽頭,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居民意見。經充分討論,決定使用維修基金修繕道路,並重新規劃、改造停車位和綠化。
第二步,規范程序“廣”宣傳。黨支部與業委會、居委會、物業公司共同梳理維修點,召開聽証會、協調會,力求施工影響最小化。成立宣傳小組,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消除業主疑慮。
第三步,聚焦目標“夯”基礎。施工前,組織志願者服務隊伍值守施工點位﹔業委會做好解釋工作﹔物業妥善安排車輛停放。為維修工程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
“我們充分依托‘居民區—微網格—樓組’三級網絡體系,由黨員干部帶頭成立宣傳小組,將社區黨員、樓組長、第二樓組長、能人達人等納入工作隊伍,成為居民區的‘眼睛’,觀察民情﹔成為‘耳朵’,傾聽民意﹔成為‘嘴巴’,傳達民聲。”蔡旖旎表示,正是得益於大家的齊心協力,最終改造方案以93.75%的同意率高票通過業主大會。
修路中。
2023年11月23日,金群苑道路維修工程正式破土動工。12月中旬,完工。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困擾居民多時的“關鍵小事”終於得到了妥善解決,小區面貌隨之煥然一新。
道路前后對比。
居民關切的停車問題也得到了顯著緩解:通過路面停車位的重新規劃與調整,新增了機動車臨時停車位75個﹔增設非機動車充電位19組,共計增加190個充電位。
籃球場前后對比。
此外,小區內的路燈也全面煥新升級,璀璨的燈光照亮了居民出行之路﹔對小區道路彎角,樓前樓后荒僻角落、地塊也進行修繕、整理、補綠、種綠,積極推進垂直綠化建設,更大程度地改善了小區的綠化環境﹔籃球場周邊區域,增設了休閑座椅,讓居民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能“坐”享幸福時光。
除了硬件設施的全面升級,物業服務優化也是提升小區環境的關鍵一環。在“三駕馬車”協同下,對保潔隊伍進行重組與調整,確保小區環境整潔有序﹔制定了高效的小區物業巡查制度,確保小區安全無死角。最終,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金群苑南北兩區都順利完成了物業費調價工作。
“在整體環境改造和物業服務提升的雙重助力下,金群苑小區的顏值和品質實現了‘雙提升’。我們在高效解決居民訴求和提供方便的同時,也讓大家倍感暖心。”蔡旖旎說。
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蔡旖旎認為,居委工作的日常雖由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但把業主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把業主“家裡的事”視為“自己的事”,是每一個居委工作人員的不懈追求。新時代、新要求,金群苑居委將繼續深耕“黨建引領”“社區自治”,不斷深化“三會”制度在社區治理中的實踐與創新,致力於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曹路鎮金群苑居委會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