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上海徐匯衡復音樂街區正重新喚醒"越夜越美麗"

2024年05月17日09:58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衡復音樂街區正重新喚醒“越夜越美麗”

■徐匯區梳理出“現成”的音樂寶庫:在汾陽路、岳陽路、東平路、衡山路、寶慶路以及淮海中路合圍而成的一片菱形區域,集聚了聶耳舊居、瞿秋白舊居、袁雪芬舊居、上音“音樂城堡”等優秀歷史建筑,構成申城音樂文化最濃郁、音樂人才最集中、音樂演出機構最密集的街區——衡復音樂街區

國內最知名的爵士樂俱樂部JZ Club(爵士上海俱樂部)今年3月從巨鹿路遷至衡山路,時隔8年回到徐匯。JZ Club來到衡山路,讓人不禁想起十幾年前風靡一時的“衡山路酒吧街”。歷經業態調整且沉寂數年后,2023年起,伴隨錦和越界·衡山路8號、東平路上多家國際品牌旗艦店以及衡山路2號之禾卡芬花園相繼開業,空間載體的煥新助推衡山路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眼下,一個涉及6條歷史街區道路、覆蓋區域超25.4萬平方米的“衡復音樂街區”,正重新喚醒衡山路及周邊“越夜越美麗”的都市特色街區底色。

從馬路擴展至街區

衡山路筑路於1922年,目前的街區形態可追溯至世紀交替之際。1999年7月,解放日報頭版刊登關於衡山路休閑娛樂街一期完工的報道,全長約2.2公裡的衡山路當時被譽為“上海香榭麗舍大道”,作為徐家匯商圈的延伸,發展休閑旅游特色。

進入新世紀,伴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城市更新進程開啟,政府和老百姓對“都市空間”的理解從“馬路”逐步擴展至“街區”。2004年出台的《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規劃》,讓科學、系統的歷史風貌區保護開始為人所知。衡山路也顯露出新氣象,夜間消費形態蓬勃發展:高峰時,整條衡山路有不下二十家酒吧,僅高安路、衡山路和永嘉路交界處就有5家酒吧同時經營。

移動互聯網時代,衡山路和思南路、復興公園、淮海路、銅仁路等成為上海夜間潮流消費的主要聚集地。上海市中心歷史風貌區典型的“商居融合”,則為夜間消費的管理帶來挑戰。

“2012年歐洲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酒吧裡半夜看球的噪音記憶猶新。”家住高安路的居民回憶。酒吧夜間噪音擾民的問題,也曾出現在永康路、長樂路等居民樓下就是沿街商鋪的街區。永康路的解決辦法是清退部分酒吧,轉型為白天更為熱鬧的咖啡特色街區﹔長樂路沿線的徐匯、靜安和黃浦等區,則通過約談商戶、制定公約、調整夜間經營時間等方式疏堵結合。如何平衡發展和治理的關系,始終是城市管理者的考題。

究其成因,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科創研究室主任王興全看來,縱觀國際大都市,歷經保護和更新改造的歷史風貌街區,往往最能吸引潮流青年、游人,成為時尚商業、先鋒藝術展演集聚的地方。在上海,衡復風貌區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在夜間消費的語境中變身為旅游目的地、藝術社區、網紅打卡地,對海內外游客和來滬的各行各業人才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商旅文融合功能區。

近年來人氣居高不下的武康路—安福路,帶動了周邊五原路、烏魯木齊中路的小店經濟,促進沿街商業繁榮。黑石公寓、衡山路8號等涵蓋優秀歷史建筑的城市更新項目,則兼顧商業、辦公和文化藝術等功能。

在為城市更新項目匹配相適宜的業態時,徐匯區梳理出“現成”的音樂寶庫:在汾陽路、岳陽路、東平路、衡山路、寶慶路以及淮海中路合圍而成的一片菱形區域,集聚了聶耳舊居、瞿秋白舊居、袁雪芬舊居、上音“音樂城堡”等優秀歷史建筑,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音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博物館等專業院團機構,還星羅棋布地分布著各類琴行、書店、音樂商店,構成申城音樂文化最濃郁、音樂人才最集中、音樂演出機構最密集的街區——衡復音樂街區。

平衡流量環境品質

2021年7月,JZ Music(爵士上海)音樂運營負責人田欣帶著找尋新址的計劃第一次來到衡山路8號,“希望能有一個更適宜欣賞音樂的環境。”今年3月,JZ Club入駐衡山路8號。新店面積1280平方米,為俱樂部日常運營和舉辦演出提供了更大空間。

對追隨俱樂部多年的爵士樂迷來說,除了環境變化,他們更關注演出內容。“哪些格萊美得主會來”“心心念念的小眾樂手是否會被俱樂部相中”……每個月,JZ Club都會舉辦超過50場演出,票價在128元到198元不等,包含一杯可供小酌的飲品。遇上大師級演出,票價則會相應提升——這些構成JZ Club基礎的盈利模式。

但對於尚不算大眾的爵士樂市場來說,這還不足以維持發展。“我們很希望在維護好鐵杆樂迷的同時,突破圈層吸引合適的新觀眾,這兩者是能夠通過動態平衡共存的。”田欣說。

節假日帶來的潮汐式人流是達到動態平衡的途徑之一,但並不意味著商戶每一次都能吃到流量紅利。在田欣看來,一個地方如果人潮過於擁擠,那麼消費者反而會走馬觀花、迅速離開。“消費需要一定的滯留率,需要時間和空間的留白。”

讓潮汐式人流變得可控,是商戶為衡復音樂街區發展夜間經濟提出的建議。一位商戶經營者算了筆賬,以衡山路8號為例,目前街區日均客流約1.2萬人次,假設下午6時至凌晨,到訪街區的人數在5000—6000人,那麼建議運營方和管理部門提前調研每家商戶在夜間可承載的最大人流量,乘以翻台率,再上浮約50%,就能大致測算出整個街區一整晚所能承載的最大客流。

“對JZ Club來說,目前周末晚間最高可接待800—900位客人,這是門店的體驗舒適度和盈利空間之間的平衡點。”田欣說。

活化利用歷史建筑

根據徐匯區相關規劃,衡復音樂街區適宜慢行,游客步行就能在一天內逛完街區的主要地標。相較於上音歌劇院、“餛飩皮”上交音樂廳等專業演出場地,音樂街區中有不少新老建筑交融的商辦園區。JZ Club所在的錦和越界·衡山路8號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運營方,錦和商管在上海還運營著越界陝康裡、漕河涇開發區的越界錦和尚城等風格迥異的園區項目。相比之下,衡山路8號及其周邊的歷史人文元素更加濃郁,有國際禮拜堂、盛宣懷故居、鴻英圖書館舊址(徐匯藝術館)等歷史建筑地標,距離徐家匯商圈和淮海中路均在步行可達范圍內。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武康路—安福路的人流慢慢引導至衡山路沿線。”錦和商管品牌策劃總監李霞說。

新老建筑交錯的資源稟賦也是風貌區內城市更新項目的一大亮點。目前,衡復音樂街區共有49處歷史文物建筑,風格集中在現代派、英式、法式及西班牙風格。衡山路8號就有始建於1912年的美童公學以及一座建於1922年的水塔,保存完好的盛家花園面積達到4500平方米。這些歷史元素與新建建筑相得益彰,構成音樂街區典型的文創園區形態。

“建筑是人與歷史的連接,也始終服務於人。”談到如何有效活化利用歷史建筑時,李霞表示,音樂街區需要有相匹配的內容才能讓人們願意駐足。

去年7月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期間,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分別走進衡復風貌館、老房子藝術中心和襄陽公園舉辦小型演出﹔2個月后的復興藝術節,徐匯區文旅局在東平路Lululemon、一尺花園香樟花園店等風格迥異的點位也舉辦了多場音樂快閃。

這些活動讓音樂街區的內涵有了具象的呈現,但支撐音樂街區的,除了看得見的活動演出,還需要“看不見”的產業支撐。

白天到夜晚不間斷

衡山路8號的租戶中,商戶佔約15%,其余為辦公租戶,他們中既有世界500強企業,也有潮流雜志、設計類公司。商戶中經營表現較好的主要是餐飲和娛樂業態。

衡山路8號呈現的客群結構,在整個音樂街區很有代表性:精心打扮的阿姨媽媽們在標志性的旋轉樓梯上“擺pose”拍靚照﹔游客和商務人士喜歡坐在外擺位喝咖啡、聊天﹔放學后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休閑、吃甜點﹔夜晚潮流人士“肉眼可見”地增加,穿梭在JZ Club等時髦場所……

2021年,衡復音樂街區獲評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近年來逐步形成集展演、教育、交流、消費於一體的音樂產業集聚區。街區穿插了各類樂器行、音樂商店、音樂培訓等特色文體業態,音樂主題餐吧、酒吧、咖啡館等特色休閑業態,前者多在白天營業,后者則在夜間形成活躍的消費市場。

JZ Music市場負責人嚴肅介紹,在日常運營和售票演出外,JZ Music還開設爵士樂學校、舉辦爵士音樂節,旗下簽約樂手會參與各類現場演出、發行專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這恰好與徐匯發展音樂街區的方向相契合:不僅要有空間載體,還要有扎實的產業和內容支撐,推動街區內的要素流動和自我造血,創造從白天到夜晚不間斷的經濟產出。

今年8月,JZ Club計劃在衡山路8號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中庭廣場,舉辦爵士樂與昆曲《牡丹亭》的跨界演出。嚴肅說,音樂家隻有出於純粹的熱愛,才能創作出直抵人心的好作品。而好作品、好內容,正是構建起“音樂街區”的一磚一瓦。(記者 舒抒)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