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第四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在普陀區舉行

搭建交流平台 探索城市數字化轉型

巨雲鵬 丁婉星
2024年05月16日09: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第四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主論壇現場。

  位於普陀區的上海市數字廣告園區。

  第四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現場。

  “科創集市”上,與會人員正在對接合作事宜。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外景。
  以上圖片均為上海市普陀區委宣傳部提供

  5月15日,第四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在上海市普陀區舉行。會上,城市數字化轉型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這一中心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城鄉建設數字化專業委員會設立在普陀區桃浦智創城,旨在搭建創新資源的交流平台,吸引國內外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聚集,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

  大會的舉辦,是普陀區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普陀區向“數”而行,以數字化推動創新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完善應用場景,夯實數字技術底座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作為上海市和普陀區的高層級科創交流平台,自2020年12月首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舉辦以來,大會持續匯聚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科創企業等優質資源,分享展示數字產業的前沿技術、前瞻產品,營造濃厚科創氛圍,積極探索城市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普陀區以數字創新大會為窗口,培育了一系列首發型數字生態,夯實數字技術底座。比如,普陀區發布的地市級數字化轉型指數,關聯數字經濟厚度、數字生活溫度、數字治理精度、數字要素廣度、數字技術深度等,是一個可供其他地方參考的綜合型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

  此外,以大會為契機,一批合作項目也加速落地,數字化轉型指數、數字創新能力全景圖譜等一系列成果發布。

  2022年底,上海城市安全大腦項目在普陀區建成。“城市是數字化的主力軍,普陀區已經吸引了很多數字化企業集聚,具備了良好的基礎。”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說,在普陀區建立的城市安全大腦,為建設數字上海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數字底座,幫助上海傳統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走進上海城市安全大腦,1個長三角360大安全總部、9個網絡安全基礎設施配套悉數建成。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分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工業互聯網安全中心等一系列網絡安全基礎設施,正為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提供網絡安全服務。

  普陀區聚焦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數字化轉型,已建成各類應用場景百余個,打造了40余個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和標杆場景。

  聚焦科創企業共性需求,打通發展堵點

  “促進生產力要素的組合,構建人才鏈、產業鏈、技術鏈、機制鏈一體化的生產模式新動能,是我們孵化科創、服務科創的新抓手、新思路。”普陀區科委主任李文波說。

  通過數字化轉型指數,區域提升和改進的方向也漸漸清晰:數字技術深度挖掘不夠,技術創新支持指數和技術成果轉化指數較低,數字技術賦能和成果轉化情況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

  針對短板,普陀區聚焦科技創新企業共性需求,進一步打通發展堵點。

  本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現場配套舉辦的“科創集市”就是一項嘗試。“科創集市”由普陀區科委牽頭,通過“帶著需求和合作來趕集”的形式,匯集企業、銀行、融資機構、政府部門等“攤主”和“顧客”,為科創企業提供包括項目路演、融資對接、科創服務、政策培訓的“組團式”現場服務。

  藍鳥科技在“趕集”中收獲頗豐。作為普陀區內的一家中型科創企業,藍鳥科技目前進入了業務拓展關鍵時期,急需資金支持。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企業來到科創集市展示科創成果,活動當天就有銀行主動聯系,對接相關產品和服務。再經過普陀區科委的牽線搭橋,不到兩周,企業申請的3500萬元授信額度成功批復,還享受到了普陀區“靠普貸”政策提供的優惠利率和貸款貼息。

  同時,為加快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普陀區全力將區內海納小鎮打造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一體化的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普陀區支持海納小鎮發展十二條(2023年版)》順勢而生,涵蓋落地支持、場地支持、科創支持、質量與知識產權支持等12個方面。對落地在海納小鎮內的數字化轉型項目,單個項目投資額超過50萬元的,按投入資金30%以內比例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對注冊登記在海納小鎮的數字經濟功能型總部、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台,給予最高10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種種措施全方位支持數字產業發展。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依托數字創新大會平台,普陀區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重塑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算法是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生產工具,算力網絡是新質生產力成規模發展的戰略支撐。”李文波說,挖掘數字深度,算法算力的提升必不可少。2022年,普陀區就發布支持算法產業發展的“算法十條”,推進算法產業逐步做大,籌備首個上海市算法產業集聚區——算法谷。

  第四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現場,算法谷正式簽約落地普陀區,將持續發揮算法大賽的品牌影響力,在普陀區內的長風地區打造以算法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集聚區。

  挖掘數字深度,還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打造積蓄新優勢。以普陀區內的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為例,2019年7月,這家新型研發機構由上海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同設立,為區域發展帶來了頂尖的科研團隊和前沿科技成果。

  比如,依托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在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設立的集成電路研究平台,下設人工智能芯片實驗室、車規芯片實驗室、光刻膠實驗室、集成電路智能制造工業軟件研究所。“這是普陀區聚焦‘清華芯’做好聯合攻關、聯合研發,推動車載芯片這一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主任王有強介紹,開放指令生態車載計算聯盟在數字創新大會現場達成落戶普陀區的意向,未來這一聯盟將匯集智能汽車產業力量,共建車載計算開發與協作生態。

  統籌布局新一代感知、網絡、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構建立體高速信息網絡﹔提升城區數字孿生能力,有序推進物聯基礎設施部署,打造集終端、網絡、平台相協同的數字孿生體系﹔加強數據資源開放利用,實現跨行業、跨層級、跨系統數據互聯互通,推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普陀區全面推進城區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中,一系列“施工圖”正逐步變成現實。

  向“數”出發,提“質”而行。以形成高質量發展格局、高品質生活典范、高效能治理標杆為引領,普陀區堅持數字創新、突出場景牽引、強化數據賦能、加強開放合作、樹立標杆示范,努力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6日 16 版)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