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一案例獲評“全國典型”!

前不久,一篇《基於“醫防融合 精准科普”的多場景全流程社區簽約慢性病患者管理模式案例探索》被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評為“醫防融合實踐典型案例”,而這個案例講述的,正是區疾控中心庄建林名醫工作室與新華、仙霞、北新涇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合作,探索“醫防融合 精准科普”工作的典范。
這天下午,是徐阿姨最后一次來到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法華站點接受治療。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徐阿姨的肩凝症終於痊愈了。
說到自己的肩凝症,徐阿姨真的是不堪回首。
半年前一次受涼后,徐阿姨的右臂便疼得無法抬起,半夜也常常疼得無法入眠,就連擰毛巾、穿衣服這些生活基本操作都無法完成。在幾家醫院就診后,徐阿姨的症狀並沒有明顯好轉。
一次偶然到西法華站點拿藥的機會,徐阿姨注意到了站點內循環播放著的科普視頻。
“視頻裡面,站點中醫主治醫師汪強講解著肩凝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我仔細看來,我的症狀和肩凝症一般無二,便決定找汪強醫生治療。”徐阿姨回憶道,“后來,汪強醫生為我做了評估,也確診我患上的就是肩凝症。”
之后,汪強醫生為徐阿姨進行了針灸、推拿、理療等綜合性治療,在專業治療下,徐阿姨的手也從最初的不能抬起康復到如今的抬舉自由。
“平時不要用冷水,睡覺時要將肩膀蓋好,千萬不要著涼。”每次治療結束,汪強總要叮囑徐阿姨一番,最后一次治療結束,依舊不例外。
徐阿姨說,如果不是看到了站點內的科普視頻,她可能還會被病痛折磨很久。像徐阿姨一樣,通過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西法華站點開展的各類關於肩凝症科普宣傳獲益的人並不在少數,而關於肩凝症的科普,正是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法華家庭醫生工作室與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庄建林名醫工作室簽約“醫防融合,精准科普”的成果。
“簽約合作后,由疾控中心團隊與家醫團隊聯合開展社區診斷,以服務居民的患者畫像、核心需求、當前痛點等為著手點開展頭腦風暴,進行可行性分析。經過多輪次討論,我們最終將‘肩凝症’作為模板病種,開展后續的多場景全流程管理模式研發工作。”中心西法華家庭醫生工作室主管、全科副主任醫師嚴志麗回憶道。
整個過程中,從開展社區診斷,選擇醫防融合模板病種到針對場景研發,打造數字化科普工具包,再到科研科普聯動,賦能基層健康管理能級,區疾控提供科普智力支持,中心西法華家庭醫生工作室將所有科普內容落到實地,惠及患者,最終形成了閉環。
通過近一年的建設,參加項目的家庭醫生團隊在職業成就感、整體科研、科普規劃方面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伴隨著系統化、接地氣、重實效的科普工具包的研發,項目組向簽約居民提供對標“廣場舞”的各種“功能自測視頻”“居家康復操”,以及“細顆粒度”的日常問題解答、科普教具等,得到居民的普遍歡迎。
“疾控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合作,為科普種下了一粒種子,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不同的階段收獲豐厚的果實,將科普融入家庭醫生日常工作,用科普做好患者的健康管理,切實將醫防融合落到實處,造福社區百姓。”區疾控中心副主任庄建林告訴記者,對於和各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合作,他都充滿了信心。
如今,區疾控中心庄建林名醫工作室與新華、仙霞、北新涇、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先后簽約合作,探索“醫防融合 精准科普”工作,利用科普在更多領域為長寧居民服務。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