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這間社區乒乓球房,讓200余居民成為一家人!

“乒”“乓”……走進普陀區中潭路33弄的中遠兩灣城社區乒乓球房,居民們打球正酣。乒乓球在老吳和老陳兩人揮拍之間已經來來回回幾十次,好不盡興﹔轉球能手老章打球時不斷轉換球拍,發出的旋轉球引得圍觀居民不斷發出連連喝彩……
乒乓球房內
中遠兩灣城的這間乒乓球房建設至今已5個年頭了,自開放以來吸引了小區內200多名乒乓球愛好者,成為居民的強身健體的“幸福家園”。這間乒乓球房到底有何魔力,讓居民成為“一家人”?
閑置空房變身“乒乓之家”
“中遠兩灣城居民人數多,小區裡缺少公共健身空間,為此我們摸排后發現有一處適合改建的房屋,”中遠兩灣城第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邵建萍介紹道,居委會將小區內一處400多平方米的場地設計成乒乓球房,專供居民活動。
為更好滿足社區居民對運動的需求,居委會組建了“乒乓之家”自治管理團隊,並不定期召開團隊開會,積極聽取居民意見。
“原來的瓷磚不防滑,還是塑膠的安全。”“這裡光線有點暗了,陰天和傍晚打球看不太清楚。”“夏天太熱了,需要風扇等降溫設備。”……
在基層黨組織的牽頭下,一場場議事會舉行,居民代表們商討著乒乓球房設施安裝及管理細節。最終,乒乓球房鋪上了塑膠防滑地坪,設置了7張比賽專用的紅雙喜乒乓球桌,安裝了不直射人眼等照明燈,添置了排風扇、電風扇、清潔工具等,還裝修了休息室、儲物間和衛生間……空置場地搖身變為乒乓球室,設施一應俱全,讓居民盡情享受運動健身的樂趣。
為了更好管理乒乓球房的場地安排、使用時間等問題,居委會與“乒乓之家”自治管理團隊簽訂管理協議,建立會員制度,制定了《會員乒乓証辦理制度》《乒乓球活動室管理制度》《乒乓房自治管理建議書》。“我們建立會員制度,要求會員要到居委會辦理會員登記,憑會員証進入場館打球,”邵建萍說,目前乒乓球房的預約時間為上午、下午各兩個時段,將打球人員分散開來。
居民搖身成為“鑰匙管家”
“乒乓球房起初管理會出現一些問題,每天開關門、電器使用、衛生打掃、設備管理等日常運營都需要人力,但居委會人手有限,”邵建萍告訴記者,為此,居委會與“乒乓之家”自治管理團隊商定,把這把管理的“鑰匙”交給居民,居委會“退居二線”,讓乒乓球房實現居民自治管理。
球員們進行大掃除
居民楊建民主動擔負起“乒乓之家”自治管理團隊管理員的工作,成為乒乓球愛好者與居委會溝通聯系的橋梁﹔團隊成員鐘志年、裘程良分別擔任上下午的負責人,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協助值班員開門開燈,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核心組成員徐佩琴愛好交友,組織協調能力也很強,每次乒乓球房大掃除,她都會組織20多人踴躍參加﹔擅長電器維修的景以信主動維修損壞的led燈,購買黑布,制作圍套,安裝在燈罩的外面,以改善燈光反射問題﹔居民李起敏為了防止激烈運動時發生傷害事故,自費為乒乓房每個牆角包上了軟塑料﹔年輕的朱利康每隔幾天都會主動打掃乒乓球房﹔住在乒乓房樓上的樂志建主動把每天倒垃圾的任務攬在身上﹔徐秋明每次打完球,他都把周邊的幾個台子擦得干干淨淨……
球員維修照明燈
“乒乓球房裡的大事小事我們都攬下來,我們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了,每個人都很愛惜這裡的!”楊建民高興地說道。
(來源:上海普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