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架上加塞打電話,上海交警啟用無人機取証

在高架上加塞打電話交警啟用無人機取証
“報告指揮台,滬閔高架龍漕路上匝道上行困難,已經排隊超過地面龍門架,影響到地面路口了。”昨天10時15分許,看到半空中的無人機實時畫面捕捉到的交通擁堵情況,現場執勤交警隨即報告路況並採取疏導措施:對主線3號車道予以間歇性控流,引導上匝道車輛快速跨越導流線進入主線。幾分鐘后,上匝道排隊情況得到緩解。
這一場景已成為上海高架道路交通管理的日常。去年底開始,上海公安交警總隊高架支隊在高峰時段擁堵常發路段,試點使用半空中的無人機俯瞰和巡視路面,及時、動態掌握各類道路交通情況,拓展民警視野、輔助交通執法。“我們利用無人機視線廣、視距遠的特點,輔助現場執勤民警了解和發現更廣范圍的交通情況,便於及時找到堵點源頭,科學調度警力,針對性採取排堵疏導措施,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高架支隊二大隊警長浦佳慧說。
協助交警快速發現並處置突發交通事故,是無人機參與交通安全管理的優勢所在。3月8日中午,高架無人機正在內環高架新華路至吳中路開展視頻巡查,平峰時段突然出現道路擁堵,浦佳慧憑借工作經驗敏銳地察覺極有可能是路段中出現事故,經過飛手操作,約30秒后,無人機就在內環吳中路出口處發現兩輛車一前一后停在2號車道上。“事故駕駛員,高架交警無人機已拍攝現場,証據已固定,請開啟雙跳燈,停到前方導流線”,通過無人機搭載的喊話器,浦佳慧遠程指導還沒來得及報警的事故當事人撤離現場。隨后,這起追尾事故通過快處易賠App完成了處理。
以往,由事故發生導致的交通擁堵,民警很難第一時間趕至現場。如今,盤旋空中的無人機能實現“秒級”響應,第一時間提供事發畫面,精准掌握事故的形態、影響的車道,為后方指揮台安排警力、調度牽引車等提供依據。
此外,對於巡查中發現的事故、拋錨等情況,民警可以通過無人機自帶的喊話器指導當事人撤離現場,減少對道路通行的影響。同時,無人機拍攝並回傳的現場畫面也有助於交警更好判斷事故責任。據統計,高架支隊使用無人機參與處置事故、拋錨等警情后,平均處置時間減少了45%。
無人機採集的畫面,也為高架民警查處交通違法提供有力的証據支撐。“開車瀏覽電子設備”一直以來是市民反響強烈的交通違法,不僅影響道路通行效率,還是追尾、變道等交通事故的“催化劑”。據介紹,目前高架交警通過大數據研判違法高發、常發性緩行路段,先后在內環周家嘴外上、中環軍工立交、延安延東立交和南北新閘西下、滬閔龍漕東上、內環新華外上等6處點位試點開展無人機“空中”執法取証。除了“開車瀏覽電子設備”,還對“貨車、摩托車闖禁”“壓實線”“加塞”等易致禍易致亂交通違法加強查處。試點兩個月以來,上述點位違法行為明顯減少,110事故警情和秩序警情總數下降約60%。
“通過無人機巡視中拍到的畫面,民警能及時發現和取証開車打電話、實線變道等違法行為,第一時間前往糾處,保障通行效率和安全。”浦佳慧表示,目前,無人機拍攝畫面隻作為民警現場執法的証據依據,並不直接成為非現場執法手段。(記者 鄔林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