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找車難,下班停車難,急煞了“地鐵族”...虹橋街道這樣破解共享單車治理難題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裡”的難題,然而隨之而來的無序停放、嚴重淤積以及佔道現象給城市管理造成了各種困擾。在虹橋街道15號線紅寶石路和姚虹路地鐵站附近就有這樣的情況,給群眾出行帶來了不便,成為了群眾通過12345熱線反映的熱點問題。街道是如何破解這個居民關切的熱點問題呢?快和記者一起去了解下~
“15號線紅寶石路4號出口人行道上停滿了共享單車,行人根本沒有辦法正常通行。”“15號線姚虹路2號口共享單車停放在了機動車道上,太危險了。”“地鐵門口一輛單車都沒有,都去哪裡了?”近期,虹橋街道每周都能接到3-4通關於共享單車無序停放的12345市民熱線投訴。
秉持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街道迅速響應,結合市民反饋,勘察了軌交15號線紅寶石路站、姚虹路站周邊的停車現場。“我們發現,共享單車的潮汐現象特別嚴重,特別針對晚高峰時段,站前廣場共享單車淤積問題非常突出。”虹橋街道平安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軌交站點,虹開發、東銀中心、中山廣場等轄區重點商務樓宇前同樣存在共享單車潮汐式淤積的情況。
為了響應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街道平安辦於今年7月牽頭召開共享單車專題工作會議,積極搭建溝通平台,凝聚城運中心、綜合執法中隊、長寧交警支隊四大隊、軌交15號線站點、美團、哈羅、青桔公司及第三方清運公司等多方合力,針對轄區,尤其是市民投訴集中的15號線紅寶石路、姚虹路站周邊共享單車停放問題,加強各部門信息溝通和聯動處置,確保單車淤積的情況及時發現、及時告知、及時清運。
“在協調會議中,我們明確了各方職責。”平安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由軌交站點負責在車站出入口設置設施,保障乘客出入站點的通行通道,防止單車停放侵佔通道﹔共享單車企業要派專人值守,整理、規范軌交站前廣場和站點周邊共享單車的停放,並在發現淤積后60分鐘內清理完畢﹔若共享單車企業60分鐘內無法完成清理的,則由第三方清運公司進行托底清運﹔交警、街道綜合執法中隊要共同督促單車公司做好運維,若單車企業依舊無法完成清運,軌交站點周邊單車淤積情況無改善,且群眾反應強烈的,最終將由綜合執法隊進行立案查處。
然而,城市管理工作繁雜又瑣碎,要解決其中的“頑瘴痼疾”,需要管理者的耐心細心。街道在結合調研實際,從精細化管理方面發力,梳理、明確了單車清運的時間和范圍。
比如,早上7:00-8:00和晚上17:00-20:00,加強地鐵站點的單車清運力量和頻次,做到及時疏淤﹔上午9:00-10:00,則將清運力量向轄區眾多商務樓宇周邊傾斜,隨潮汐形勢而動,在確保市容整潔的同時,滿足市民的單車使用需求。
與此同時,街道還牽頭建立了“虹橋共享單車管理”微信群,由網格巡查員、三家共享單車企業以及第三方清運公司等43人組成,完善情況通報、響應機制。
“街道的網格巡查員和市容門責隊員在日常巡邏中一旦發現難以及時處置的問題,可拍照上傳微信群,單車企業要做到5分鐘內有回應,30分鐘內人員到位、60分鐘內清運到位,形成發現問題、上報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平安辦工作人員表示。
短短數周,12345市民熱線投訴數量明顯減少,標志著這些舉措起到了一定效果。街道方面表示,接下來,街道還將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形成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為市民營造安全、暢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不斷提升城區品質。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