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交會有新變化:發新品降成本 布局謀求多元化

華交會全面恢復線下辦展,記者現場探究外貿領域新變化
發新品降成本 布局謀求多元化
全面恢復線下辦展的第31屆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華交會”),昨天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華交會在外貿領域有著“國際市場晴雨表”“我國進出口走勢風向標”的美譽,“停擺”兩年后重啟,傳遞出哪些信息?記者在現場一探究竟。
跨境電商成外貿新業態
以“對外貿易發展與新格局”為主題,昨天上午,華交會開幕論壇舉行。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肖露認為,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下,外需增速放緩,企業訂單減少是主要矛盾。“商務部將進一步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點展會,支持外貿企業參加各類境外展會,同時加大力度暢通商務人員申辦簽証渠道,推進國際客運航班有序恢復,促進企業加速拓展市場。”
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新發展格局下,跨境電商已成為當下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為讓中小微外貿企業更好地融入數字化轉型浪潮,他建議我國開展中小微企業對外貿易“數字伙伴計劃”,鼓勵數字領域的先進企業,如在華東地區率先建立“數字化外貿產業賦能中心”,在數字化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覆蓋數字內容全鏈條的外貿產業賦能平台。
據悉,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2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今年1至5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到16.77萬億元,同比增長達4.7%。此外,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首次超過2萬億元,佔外貿的比重由5年前的不到1%升至約5%。
高性價比是王道
經歷三年疫情,參展企業紛紛表示,海外消費者開始“捂緊口袋”。“我們今年的海外業務量預計會減少5到10個百分點”,山東青島一家主攻日本市場的家紡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要打動消費者,讓他們“掏腰包”,高性價比是王道,路徑就是發新品、降成本“兩手抓”。
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負責人吳惠萍告訴記者,本屆展會他們圍繞可再生、抗菌、防晒等環保理念,推出了一批新品,設計主打“輕戶外風”。
另外,吳惠萍表示他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歐美,經歷三年疫情,歐美消費者的購買力確實有所下降。“好在我們公司已提前布局,不僅在安徽、河南建立了產業園區,還把產能分解到東南亞的柬埔寨和緬甸,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供應鏈的韌性。”
本屆華交會為鼓勵交易團和參展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專門設立“創新獎”,34家參展商獲獎。在福建德藝文化創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記者發現,小小一雙鞋竟被賦予這麼多附加功能——GPS定位鞋、探路照明鞋、鞋面可拆卸拖鞋、夜光驅蚊鞋、具有計數功能的跳繩專用鞋、折疊式防水鞋、嬰童藍牙定位鞋……“功能上做加法,可以讓我們的產品與同類企業形成錯位競爭。”展台工作人員說。
“一帶一路”有奔頭
促進外貿企業爭取海外訂單,開拓多元化市場是本屆華交會的辦展宗旨,記者發現,通過布局多元化市場,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不斷開拓,讓不少外貿企業嘗到甜頭。
“我們的地毯如今已銷到南非、中東等地,還在迪拜常設了銷售點。多元化的市場策略讓企業在三年疫情期間規避了很多風險。”浙江真愛時尚家居有限公司的攤位前,展位負責人鮑夏芬對記者說,企業這兩年的發展勢頭不錯,“企業正在金華建設總投資12.8億元的工業4.0智能新工廠,年底就將投產。”
上海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嘗到了布局“一帶一路”沿線的甜頭,他們在埃塞俄比亞建立的毛衫基地,如今已經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助推器”。展位負責人朱海虹介紹,埃塞俄比亞作為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上享受關稅優惠,毛衫基地的產品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比他們的其他海外基地有了更大的競爭優勢。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中國企業在當地知名度的提高,他們的毛衫制品在當地的內銷市場也有很大潛力。“目前,我們的基地二期已經在籌劃中,主打棉紡織品,還將增添印染設備。”(記者 吳衛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