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當楊浦的“匠心質造”,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2023年05月18日15:09 |
小字號

“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加強品牌建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舉辦,扎實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是活動的“關鍵詞”。

在楊浦,“品牌”二字絕不限於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或流水線上的產品。市民“乘車有喜”,公交車上多了“溫暖牌愛心包”,駕駛員天天用的水杯“穿”起了“溫暖牌針織衫”﹔老人的家門內,浴室大變樣,低位花洒、可折疊座椅、L型扶手等應有盡有,家門外,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集多功能於一體,日間托管、睦鄰小廚、醫療康復等一應俱全,“養老幸福牌”越擦越亮﹔老品牌的“前世今生”能看也能聽,兩座“石庫門”“空降”圖書館,“老上海”紛紛前來“找童年”﹔當曾經的老廠房再次成為“城市畫布”,16位藝術家、超1200平方米牆面,創業園區內的藝術“潮牌”詮釋“萬物亦皆可涂鴉”的文化精神……

在人民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匠心質造”的各種美好將逐漸成為“品質新生活”的各色“金字招牌”。

量身定制的“溫暖牌”

市民翁先生是乘坐公交220路多年的老乘客,近日,他驚喜地發現,車上多了一個精美的編織“乘客愛心包”。

這個“愛心包”長約25厘米,袋口用一圈精致的鉤花鎖邊,靈動的樹葉狀流蘇在口袋兩側搖曳。咖啡色小外袋裡放著創可貼,內袋則中間縫制在一起,左邊插口罩,右邊插紙巾。翁先生連聲稱贊:“萬一手受傷了可以有創可貼包一包,很好。”

咖啡色小外袋上的字道出了這些“愛心包”的作者——來自長白新村街道鬆花江路95弄的“巧手媽媽”們。這些“巧手媽媽”不僅讓市民“乘車有喜”,還讓駕駛員“開車有喜”。

由於長時間“在路上”,水杯是220路駕駛員傅磊鬆隨身攜帶的必備“工作伴侶”。他的水杯“穿”著一件藍色“針織衫”,“我平時喜歡喝熱水,想喝時隨手摸水杯,經常冷不丁被燙一下。有了這個杯套,拿起來就不燙手了,很感動。”傅磊鬆告訴記者。

這樣的“溫暖牌”杯套,公交220路駕駛員人手一個。由於駕駛員杯子大小不一樣,早在兩個月前,巧手媽媽們就來到車隊測量尺寸。

翁先生點贊的“乘客愛心包”,也是“巧手媽媽”們全程“一手包辦”。她們提前來到車隊,登上每一輛公交車,在車頭的空檔處貼上無痕背膠挂鉤,將“愛心包”挂好,並且用針線縫合,確保在行駛過程中不會脫落。

一針一線、盡心盡力,這52個杯套、21個“乘客愛心包”,是名副其實的“量身定制”。鬆花江路95弄巧手媽媽編織團指導老師牛安娜告訴記者,“‘愛心包’的設計就花了一個月,設計方案一共改了四次,拆了弄弄了拆,我都睡不著覺。”

一說到楊浦的“巧手媽媽”,就會想起北京冬奧會上那“永不凋謝的玫瑰”。從醫護人員、志願者的圍巾,到老黨員的紀念品,“巧手媽媽”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愛心就和為市民出行服務的公交車一樣一直“在路上”。

牛安娜透露,團隊已經做好了全年的公益計劃:“在大學搞一個義賣﹔給老年人織點帽子圍巾去慰問一下……”

“內外兼修”的“幸福牌”

去年11月,家住國和路的周通華、王梅芳老兩口申請了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經工作人員上門評估、實施改造,短短幾周后,浴室裡就迎來了不小的變化——無障礙淋浴房與地漏的組合,取代了浴缸﹔瓷磚牆外牢牢覆蓋了一層竹纖維牆板,防滑防霉﹔還有低位花洒、可折疊座椅、L型扶手……這一切,讓兩位七旬老人豎起了大拇指。

隨著城市老齡化的不斷深化,如何讓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更安全、外出生活更便捷,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隨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工程被納入民心工程,楊浦全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推進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與公共養老設施的普及化,讓更多惠民實事穩穩落地。

“就說這把折疊椅,這樣的設計我以前沒見過,真的很方便!”周通華邊說邊將附在牆上的折疊椅拉下來,“它就設在淋浴房牆壁上,我這樣輕輕一拉,就可以坐著洗澡了,等用完了,就扶著邊上的扶手站起來。”

浴缸改淋浴,則讓負責家中衛生工作的王梅芳贊不絕口:“以前,我們每天洗澡要跨進跨出,有時我還要搞衛生,擦浴缸,那就更麻煩了,膝蓋抬得都痛,還很容易滑倒。現在再進出浴室,感覺很舒暢,不管干什麼都安全多了。”

老人的家門內有了喜人的變化,家門外又有怎樣的升級服務呢?養老器械統一租賃、老年人日間托管、睦鄰小廚、醫療康復……“家門口”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往往是集多功能於一體的。

長白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位於延吉東路。一樓是睦鄰小廚,每天提供早、午餐服務,二樓是活動區,開設日托中心、運動康復室等,深受老年人歡迎。日托中心內,已有幾位老人入住了。

“一般來說,使用日托的家庭有幾種情況,第一,子女工作較忙,白天沒空照料老人,就把他們早上送過來,晚上下班再接回去﹔第二種,子女臨時要出差或旅游,就把老人托付給我們﹔第三種,老人剛病愈,從醫院出院的,需要借助相對專業的器械進行康復治療,我們這裡也可以提供一些相關服務,讓他們康復后再回家。”長白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金仲凱介紹。

平時,日托中心還會開展集體活動,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樂趣。金仲凱告訴記者:“平時老師會帶他們做點手工,或者看一些公益電影,教他們玩手機,我們會盡可能保障這些活動‘與時俱進’。”

按計劃,今年,楊浦區民政部門還將新建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3家,完成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300戶,優化提升“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更多老人送上貼心的養老服務。

能看能聽的“工業大牌”

“很有意思的,這都是以前最常見的東西,但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近日,市民黃女士一走進楊浦區圖書館一樓展廳,就忍不住舉起手機,連連照相,“尤其是這個石庫門布景,我上小學時就住在這樣的老弄堂裡,所以印象很深刻,可以說這就是我的童年。”

被黃女士稱為“這就是我的童年”的,是《“最‘秀’老辰光”城市記憶中的楊浦品牌有聲展》。

喝一瓶正廣和汽水,咬一口梅林午餐肉,每天清晨騎著鳳凰牌“二八大杠”去上班……這些“非常老上海”的畫面,與楊浦的“百年工業文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楊浦區圖書館一樓展廳內,青灰磚牆、暗紅門頭,刻著一排大字“興祥裡”。走進這道石庫門,就仿佛穿越了時空之門。正廣和汽水廠的火花、上海牌手表廣告頁、果仁牛軋糖的彩色糖紙……楊浦老品牌依次亮相展櫃。

盡頭有一爿雜貨店。同樣仿照當時的設計,店內貨品應有盡有,“售賣”三角牌毛巾、回力運動鞋等“明星產品”。小店門前停著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老上海”出門上班的“最佳伴侶”——“二八大杠”。滿滿的童年回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

看著這輛“二八大杠”,今年81歲的徐老伯打開了話匣子:“當時的‘二八大杠’有個保險杠,現在的自行車已經用不上了。再看這個車鈴,新式的鈴是上下轉的,老式的要用手指按,發出的聲音是‘當啷當啷’的。”

本次展覽分為“喚醒幸福的味道”“西物東漸的風潮”“觸動記憶的柔軟”“跨越時空的香氣”“撬動時光的齒輪”五個板塊,現場共展出60余件展品,包含14個誕生或發展於楊浦的老品牌歷史資料。館方表示,展覽的舉辦,是因為感知到了市民對上海傳統品牌以及楊浦“百年工業文明”的深厚感情。

“之前網上出現過一個熱搜,說‘這條被單,你家裡一定有過’,其實就是指我們的民光被單。在那個年代,大家家裡總收著這樣一條被單,能用很久。它最出名的款式被稱為‘四菜一湯’,包括牡丹、鳳凰等花色。”楊浦區圖書館工作人員趙晨曦介紹。

記者看到,每一塊展板上不僅有文字介紹,還附帶一個二維碼。讀者可現場掃碼,收聽由楊浦區圖書館“閱讀好聲音”演繹的品牌有聲故事。“我們希望帶給大家更全面的沉浸式觀展體驗,既能看,又能聽,‘聲’臨其境。”趙晨曦說。

“沸動”萬物的藝術“潮牌”

從5位藝術家、三面牆,到10位藝術家、8組作品,再到16位藝術家、超1200平方米的牆面,當曾經的老廠房、如今的創業園區再次成為“城市畫布”,能為公眾帶來一次怎樣別開生面的體驗?

位於安波路的創智匯,作為大創智示范區全力打造的潮流文化集聚地,已相繼推出涂鴉藝術節、裝置藝術節、“華服留韻”漢文化周等一系列主題IP線下活動。

5月11日至5月18日,“Boiling沸動”三生萬物涂鴉藝術節在創智匯舉行,這是大創智自2021年以來舉辦的第三屆涂鴉節,與其“三生萬物”的主題互為呼應。

“三生萬物”,也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宇宙觀的哲學認知,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正是由於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產生了動態和諧的萬物關系。“三生萬物”即是希望本次涂鴉節能夠傳遞“涂鴉可鏈接萬物,萬物亦皆可涂鴉”的文化精神。

Hali哈裡、SATR、SHEEP、DONIS、SEMIK……記者了解到,今年邀請到的16位藝術家,作品都極具個人特色。其中有連續三年參加的“元老”,也有初次參與的“萌新”,他們出於對涂鴉的熱愛聚集到一起,為上海的街頭文化注入“沸動”能量。

嗅花的獵豹、五彩斑斕的金魚、富有金屬質感的創意人物……這是2021年4月以“發生”為主題的涂鴉藝術節上,來自新疆、廣州、福建以及上海本土的多位藝術家在此噴繪的不同故事。那時是藝術家Hali哈裡首次在如此巨大的“城市畫布”上(200多平方米)作畫,他足足花了4天時間。比起物質上的回報,Hali哈裡認為,涂鴉最重要的成就感是分享。“作畫的過程中,有路過的小朋友對我的畫有一些充滿童趣的思考,這給我帶來不少靈感。和人之間的互動,我覺得是公共藝術作品最有趣的地方。”

原為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廠老廠房的創智匯自誕生以來,不斷用創意賦能工業遺存,用潮流賦予社區鮮活生命,暢想城市更新的無限可能。由此誕生的“Boling沸動”,就是大創智的一個文化IP,致力於打造集公共空間、街頭文化及潮流藝術於一體的多元年輕文化平台。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