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有沒有”,還要追求“好不好”,上海市民早餐“圖景”煥然一新

“小朋友,烤腸給你”“這是您要的咖啡,小心拿好噢”“節日愉快,歡迎再來購物”……“五五購物節”拉開帷幕,在海灣森林公園、上海之魚泡泡公園、世紀公園、七寶老街、虹口濱江綠地等地,身披一抹鮮亮橙色的光明早餐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供應各種美味小食、現制現售的手抓餅、現磨咖啡,還有光明牛奶、光明經典口味冰激凌、正廣和飲用水、飲料等。光明早餐車根據公園、城市地標點位預估的客流量,提前調整備貨量,有效地補足了餐飲空白點。
光明早餐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020年起,上海啟動新一輪早餐工程,從市商務委傳來消息,目前,《上海市推進早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所確立的三年目標任務已全面超額完成:累計新增早餐網點3676個,完成三年目標任務的211%﹔累計創建市級早餐示范點326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09%﹔累計新建復合早餐業態1252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25%。
從“沒地方吃”到“購買方便”
市民打開“隨申辦”,可以很輕鬆找到一張“早餐地圖”,它歸集了112家連鎖企業的15299個固定網點信息和691個移動網點信息,利用手機定位功能,周邊1公裡范圍內的網點一目了然……新一輪早餐工程的實施,已讓上海市民的早餐“圖景”煥然一新:
早餐服務薄弱區域從“沒地方吃”向“購買方便”轉變。全市產業園區新增早餐布點256個,大型居住社區新增布點205個,商務樓宇新增布點694個,交通樞紐新增布點121個,醫教集聚區新增布點106個,累計約1382個,佔新增點位數的40%。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上海新建的早餐網點每天能新增近70萬人次的服務能力。
形成早餐堂食服務、西式早餐服務、即買即走服務等10種供應業態和模式。分布在商務辦公區、醫院學校周邊區域、公交地鐵站點的7500多家便利店,推出“便利店+早餐服務”,滿足學生、上班族早餐需求﹔“新零售+早餐服務”通過“網訂櫃(店)取”,市民在上班早高峰路途中提前15分鐘在手機小程序上下單,到門店后無須排隊,掃碼即可從智能自提櫃中取到熱騰騰的早餐。三年來,上海累計新增網訂櫃(店)取點位2217個,完成率222%。餓了麼平台統計顯示,與2020年相比,早餐網訂櫃(店)取訂單量提升了50%以上。
顧客正在麥當勞取餐櫃取餐。
社區居民可借助“社區食堂+早餐服務”“菜市場+早餐服務”解決早餐難題,如,徐匯區漕河涇社區食堂、長寧區虹橋AI社區食堂增加早餐服務后,深受老年人歡迎﹔“流動餐車+早餐驛站+無人早餐車”的全新模式,更是新一輪早餐工程的“吸睛”點。三年疫情期間,流動餐車發揮流動性、便捷性、及時性功能,積極參與保供。光明餐車在“大上海保衛戰”期間,共服務85個社區,銷售單品6萬余件,為多個方艙全程保供,送貨50萬余件。在閔行、青浦、金山、嘉定等區產業園區設立的近200個“早餐驛站”,每天可服務5萬人次。在浦東張江園區、陸家嘴園區等地,“無人早餐車”服務均有投放,滿足產業園區人員早餐需求。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
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時代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新一輪早餐工程創新成立共享早餐聯盟,搭建早餐品種共享平台,讓早餐工程在解決“有沒有”的基礎上,不斷追求“好不好”。
在市商務委的推動下,上海一批具備中央廚房條件的企業,釋放產能、共享資源,積極與早餐門店(點)對接,推出“可共享”與“需共享”兩張產品清單。如,百家好的粥品進入各類便利店、連鎖經營早餐店﹔巴比的包子、饅頭已在多個中式餐飲企業售賣﹔老盛昌的湯包上架“早餐驛站”,方便遠郊市民購買。截至目前,由聯盟搭建的共享平台可提供共享早餐單品已達3000余種,遍布全家、良友便利等各類連鎖早餐網點,共享早餐覆蓋率達到85%,實現“進一家吃百家”。
老盛昌位於嘉定的中央廚房為上海許多中式堂食門店、團膳企業以及生鮮電商平台等提供多款“共享早餐”。
共享平台也讓營養早餐走進千家萬戶有了可靠載體。市商務委會同市衛健委推進實施《早餐營養優化計劃》,已推出近300款低熱能、減鹽、減油、減糖產品和粗糧、果蔬等特色套餐。如,博海推出的蔬菜沙拉等近百種產品,已進入羅森、良友、好德旗下1500多家網點,每天銷量近5萬份,比共享之前增長1.5倍﹔清美針對特殊人群研發了30款健康套餐,無糖豆漿等產品已成為共享早餐市場的“爆款”。
去年年底,在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開展的2022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市民滿意度調查中,市民對上海早餐工程的整體評價較好,對為民辦實事項目——早餐示范點的知曉度達到98.68%,位列第三名﹔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達到98.04%,位列第五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