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一流“救命”設備齊聚上海,《流浪地球2》工程機械升級版首次亮相

中國規模最大的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5月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
今年的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的展出面積擴大到10萬平方米,吸引了近600家行業頭部企業和各領域重點企業參展,大量國內外應急救援高科技裝備實現了“全球首展”“中國首展”。
“鋼鐵螳螂”
電影《流浪地球2》中,大量高精尖的UEG地球聯合政府機械設備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座有多條腿和多個輪子的多地形智能應急救援平台。
展會上,這款平台的原型——來自徐工集團的ET120步履式挖掘機的升級版ET200首次亮相。
現場的演示環節中,這款有“鋼鐵螳螂”美譽的龐然大物不停變換著姿勢,發出巨大聲響,卻顯得異常靈活,甚至是用一個輪子撐地而其余輪胎都懸在半空這樣的高難度動作,也能輕鬆實現。
“在全球同類產品中,整機重量20噸的ET200是最重的,也是最能干的之一。”徐工機械高技術裝備分公司市場與品牌管理經理傅昱程介紹,ET200採用輪式驅動與步履式行進相結合的方式行動,能夠到達其他普通設備無法涉足的險惡地形環境進行施工作業,比如攀爬最大45°的陡坡,跨越最寬5.5米的壕溝和最高2.8米的障礙,蹚過最深2.4米的水體。
因為能夠深入險境,把人拋在后頭,ET200還配備了無線遠程操控系統,在距離不超過2公裡的范圍內,操作人員動動手指,就能讓處於高危環境中的ET200實施挖掘、滅火、伐木、切割、破碎、鑽孔、剪切、打樁等各種功能。
讓ET系列步履式挖掘機能快速抵達目標位置附近,徐工集團開發了“化整為零”的技術,數十個不超過500公斤的組件可分開運輸到救援現場,就近組裝成龐然大物。
應急指揮飛機
展會現場,一架身材小巧的“戰鴻”空中應急指揮機格外吸睛,更令人驚嘆的是其強大的應急管理功能。
“戰鴻”由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攜手應急管理部大數據中心研制。它以實戰應用為導向,以精准救援為目標,填補了中國航空應急指揮飛機的空白。
“它既是測繪師,也是空中通信基站,還能為脫困和救援行動提供實時導航服務。”電科飛機市場策劃汪濤介紹,這款飛機能通過機上光電獲取災區可見光及紅外高清視頻,利用快速三維建模技術,僅需幾分鐘就可構建准實時三維實景災情模型,輔助后方指揮部作出決策。
280公裡/小時的經濟巡航速度可讓“戰鴻”快速抵達通信設施遭到破壞的災區,或者高原、高山峽谷、沙漠等難以快速建立地面通信保障的地區,成為臨時的空中基站,打通關鍵的通信“生命線”。
緊鄰“戰鴻”展台,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帶來了多款將科幻化為現實的外骨骼機器人。其中一款名叫“白虹”的髖關節助力機器人專為消防工作定制。
機器人算法工程師李瑞珍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穿戴不到5公斤重的白虹2.0機器人,消防員在攀爬建筑外牆時更加健步如飛,可以比沒有助力的情況快2秒左右抵達目標,搶下更多寶貴的救援時間。如遇到10公斤以上的重物,“白虹”的腰托將發力,讓消防員秒變大力士,搬運沉重物件,開辟逃生通道。
這些外骨骼機器人也有類似手機快充的功能,充電1個小時一般可續航3至5個小時。
紫電外骨骼機器人
防火服不怕火
讓消防員戰士成為無法被火傷害到的烈火英雄,一款最新研發上市的防火服亮相四川烈火勝服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
在現場展示的視頻中,穿著新型防火服的試驗員穿越中心溫度超過1900℃的火場,卻毫發無傷。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用高分子阻燃材料制作的防火服為全黑色,僅重6.4公斤。
產品研發員張毅介紹,傳統的防火服主要用於避火,使用的部分原材料遇火會炭化,較難避免長時間直接接觸火焰對消防員造成的傷害。而今年3月剛上市的這款防火服可讓消防員穿戴后在低於800℃的火區活動長達3個小時,而在高於800℃的火區也能逗留3分鐘左右。
據調研,目前市場上的國內外相關產品僅能支持瞬間(10秒內)穿越不超過1000℃火區,而且單套產品的重量普遍超過10公斤。
“在低於500℃的火區,防火服內消防員接觸的溫度不超過45℃,在1500℃的火區,則不超過60℃。雖然很辛苦,但長時間‘泡’在火中的安全性有了保障。”張毅表示,不少火災救援現場需要進入火區關閉閥門或搶救重要資料,隻有穿戴足以保障消防員安全穿越火區的防火服,這些任務才有可能圓滿成功。
據悉,目前這款全球首創可直接進入火場的新型防火救援服已經打開了中國西南地區的市場,渴望通過在上海舉辦的展會,向長三角應急救援系統毛遂自薦。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專業救援防火服的市場預期需求體量超過1000億元。
趴著“休息”的消防機器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