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蔥蝸牛、大頭收獲蟻等企圖偷渡全球最大貿易口岸?去年以來被截298種次

今天,4月15日,是第八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施行滿兩周年。近期,上海海關在空港、海港、綜保區及校園開展一系列普法宣傳活動,並公布2022年以來上海各口岸截獲病媒生物、禁止攜帶進境動植物及其制品的“戰況”。
上海是全球最大貿易口岸城市。就在本月,上海郵局海關在一份郵件中截獲33隻甲虫標本,經鑒定為鞘翅目鍬甲科昆虫標本,並依法做銷毀處理。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在郵件寄遞等非貿渠道,上海海關就已截獲外來物種298種次,其中森林蔥蝸牛、毛象大兜虫、大頭收獲蟻居高頻截獲前三。這些昆虫、節肢動物及蛇、蜥蜴等爬行動物,是區別於傳統寵物的新型“異寵”,滿足了國內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卻給國門生物安全帶來極大風險。如森林蔥蝸牛,主要分布於中歐、北歐和美國,主要危害各類瓜果花卉等,短期內能將新移栽蔬菜全部食盡。
空港口岸也是各類潛在風險生物企圖“偷渡”的重要渠道,浦東機場海關已多次在入境航空器內截獲活的貓、鼠、鴿等。近日,在浦東機場T2航站樓海關監管區域內,浦東機場海關現場展示了10余件在口岸一線截獲的病媒標本,包括孟加拉板齒鼠、努比亞污蠅、全溝硬蜱、埃及伊蚊等。2022年迄今,浦東機場海關已截獲禁止攜帶進境動植物及其制品200余批次,共計超過900千克﹔截獲檢疫不合格木質包裝1.4萬批次﹔截獲病媒生物300余批次,其中小林姬鼠歐洲種、金毛麗蠅等為中國境內無分布病媒生物。這些外來物種一旦入侵,危害巨大,如進口貨物的木質包裝中可能存在鬆材線虫,可借助天牛迅速傳播,鬆樹感染后樹干呈火紅色,並且不可逆轉地干枯死亡。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來持續火熱的花卉進口,也需要國門衛士的嚴格把關。今年一季度,上海浦東機場海關普貨渠道監管進口鮮切花522.22噸,同比增長56%。在上海辰山植物園溫室群,展示著來自國內外熱帶地區的1400余種活體珍奇植物,但在讓人大開眼界背后,是植物園嚴格執行海關隔離檢疫要求、建設國外引種試種苗圃,以及科學設置外來有害生物監測點等多重保障。上海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介紹,進境種苗在進境時一般不表現明顯症狀,必須送實驗室進行病原生物的全方面檢疫鑒定,才能確保種苗攜帶的隱形有害生物不隨貨物傳入。從進境花卉種苗中,實驗室每年都能截獲多批檢疫性的病毒、細菌和線虫,如百合種球中經常檢出國內尚未發生的南芥菜花葉病毒,風信子中會檢出馬鈴薯黑脛病菌、鱗球莖線虫等,這些有害生物一旦隨進境植物定殖擴散,后續即便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很難徹底根除。
上海海關動植物檢疫處副處長洪勻欽提示市民,不要隨意從網絡上購買境外寵物和花草植物,出國旅行回國時不要攜帶水果、肉類等動植物產品,“保衛國門生物安全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