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電影市場逐漸復蘇,是時候想想如何讓“電影院”變得更好了

2023年02月04日10:07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去年2月,作為上海電影地標的上海影城,因煥新升級與廣大影迷暫別。重塑后的上海影城將以怎樣的新面貌,為上海城市文化作出新的貢獻,令人充滿期待。

前不久,四川成都一家電影院開售“午休”套餐。該服務開放時間為工作日12—14點,“地方找對,中午好睡”的宣傳語引發眾議。質疑者認為,不放電影的“午休”與電影院的初衷不符。倒是一些業內人士持包容態度,認為目前影院嘗試轉型不易,都在尋求新業務,這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在經歷了數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電影放映行業亟待奮起。整個行業怎樣在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幫助下積極開展自救?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李建強認為,擴充和完善電影院的多功能文化建設,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進入新消費時代影院的生存格局變了

長久以來,電影院經營滯后單一的問題時常被業內和外界所詬病,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然而,每一座影城都是一座電影文化的基地和堡壘,值得待之以誠、用心經營。

現代經濟與傳統商業經濟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它的時空、場景和對象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它需要依據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與時代文化潮流、消費者的新變化展開積極對話,著意推動文脈傳承和創意應對。

不客氣地說,現在大多數的影城與我們兒時印象中的電影院,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一張高過人腰的半圓大櫃台外加一個小賣部的基本格局未變,隻不過當年賣的是棒冰和雪糕,現在主要賣的是爆米花和冰激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電影院內各種買賣小吃一度被叫停,這狀態同幾十年前就愈發相像了,雖然如今賣票的主渠道早已轉移到了網上。

而今,要想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這就愈發需要影院改變既有的經營思路,探索創新經營模式,不再將電影院僅僅看作放映電影的場所。

一些評論家由此提出:影院升級,既需要提升現場觀影服務及周邊配套活動的運營能力,也需要開拓線上、線下觀眾互動的經營理念。比如,定期以主題形式開展影片展映活動,配合主題內容進行多媒體創意展覽、映前導賞、映后交流沙龍等。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對電影的宣傳和推廣,更好地吸引觀眾“入場”。

這些意見和建議,無疑是十分中肯且對位的。同質化經營以及行業資源利用率低下,早已是影響影院生存發展的阻礙和命門之一。對於任何一家影院來說,按部就班就難見生機,墨守成規就打不開新局,首先必須從觀念上進行調整和變革。

進入新消費時代,觀眾的影院體驗和審美趣味不再是隻由放映廳和銀幕來限定,而是由它的地理環境、文化屬性、專門格調和藝術氛圍等綜合元素決定。隨著社會生活全方位進入“5G時代”,整個影院的生存格局正經歷著新的變革與迭代——

一方面,影院傳承的空間范圍為觀眾提供了鑒賞影像特有的環境,除了能夠幫助其完成和實現娛樂需求和交際功能,還有望潛移默化地重塑其觀看體驗和觀賞習慣﹔

另一方面,觀眾的要求和習性也會反過來影響影院空間的生產和布局,造就雙向同構耦合的新場景。

換言之,影院空間與電影觀眾精神生活之間的聯系將越來越緊密。這既是時世遷徙的發展所賜,也是供給和需求雙翼齊飛的結果。電影放映行業若能抓住機遇、順勢起飛,很有希望為電影放映場所帶來新的生機。

去年2月,上海影城煥新升級前,給最后一批走出影廳的觀眾送上玫瑰花束。

要有隨時迸發活力與創造力的綢繆

不過,如果以為挖掘電影院的空間場景,僅僅只是擴大影院的物理場域,為大眾觀影增加一點成色和亮色,那也就錯了。

電影百多年來發展的歷史啟示我們:影院的審美屬性並非一成不變,要緊跟時代發展、完善影院的文化角色,必須持續延伸和擴張觀影之外的各種功能,與時俱進地推進消費空間與文化空間的融合,擴大電影和影院的衍生價值。

一項關於上海文化消費發展現狀的調查顯示,近年來,新文化消費風起雲涌,增長幅度最大、最快的是劇本殺,其他依次為極限運動體驗、密室逃脫等。僅以“美團”2022年5月的數據為例,劇本殺同比增長293%,密室增長129%……而對於這些與電影業密切關聯的新業態,一些民間文化公司早已捷足先登,只是由於受到消防、場地和安全等各種技術規范條件的限制,發展狀況不甚理想。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門專門發布通知,首次將劇本殺、密室逃脫等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娛樂經營場所納入管理,並將其定性為“劇本娛樂活動”。這對於現有影院無疑是個利好。盡管放映廳、休息室、咖啡廳都可以成為這些新業態生發的適宜場地,但在專業人才、攝錄設施、復盤播放裝置等行業資源方面,影院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積累。可偏偏在這些本屬於自己優勢的運營范圍,影院對這些新業態的謀劃和起步遠遠落在后面,影院文化功能建設與拓展的滯后由此可以管窺。倒不是說,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就該是影院的專利,而是說,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場景、新業態、新介質,影院不該置若罔聞、視而不見,特別是在行業面臨生存困難的當口。

機會總是給有准備的人准備的,關鍵是要有拓展的意識,要有隨時迸發活力與創造力的綢繆。我們欣喜地看到,去年,上海在醞釀改造我國第一家五星級影院“上海影城”的意向時,秉承與影迷“無邊界”交流的設計理念,計劃以電影藝術元素為特點,發力首映、首秀、首發,擬與所在街區聯動深度探索高品質、開放性的城市電影文化空間,努力將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更好地結合起來,打造電影藝術時尚街區,推動電影產業聯動發展、文商旅融合發展……這無疑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也自然地帶給我們更多的希望。安常習故難免捉襟見肘,放眼世界可能更有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影院的文化功能建設刻不容緩,但切忌一哄而上。鑒於我國電影放映行業以往的發展經驗,在對影院進行迭代更新之初就需要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我國目前有影院約12000家(上海就有380多家),如何在不約而同拓展功能的同時,打造各自的特色,營造自己的藍海,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以高度的可識別性和辨認性立身存命?這是決定功能建設得失成敗的關鍵要素。

浦江影劇院對一處放映室進行了改造,將電影與革命歷史相融合,打造初心影像記憶館。 

“像磁鐵一樣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者”

幾年前,我曾到西雅圖參觀知名咖啡零售商“星巴克”的創始店所在地,隻見顧客排起的長龍從店裡一直延續到大街上,人氣火爆,熱鬧非凡。這讓我真切實在地體驗了一把頂級品牌的功能效應。

其實這個老店其貌不揚,面積也隻有幾十個平方米,但自20世紀70年代初創辦以來,該店一直專注於售賣自己加工的咖啡豆和自產限量版的杯盤紙巾。整個店從裝修到用具都有識別度極高的專用配色方案、每周營業7天、長期與熙熙攘攘的派克魚市為鄰。這一切使其獨樹一幟、名聲大噪。現如今,“星巴克”已經在全球82個市場,擁有超過32000家門店,成為享譽全球的咖啡文化品牌之一。

半個世紀以來,這家老店也經歷了多次更新迭代,但維護品牌的自覺意識和價值動力最終使它矢志不移、長盛不衰。它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為咖啡文化品牌建設樹立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標杆。

當然,更有說服力的榜樣還是在電影業業內。早在20世紀上半葉,歐美地區萌生過“現場影院”的概念,指的是實體影院在播放傳統的電影故事片之外,兼容對現場事件(包括歌劇、話語、舞蹈、音樂會演出、體育賽事等)的直播或錄播影像。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超高清衛星接收器在大量實體影院得到普及,奠定了現場影院發展的基礎。除了先行的歐美地區,日本、韓國等都加入了現場影院的直播項目行列。可直播的節目已日漸多元化,除了歌劇、舞劇、話劇和體育賽事等,還可以包括演唱會現場、博物館、紀錄片放映等項目。在一些地區,現場影院的票房收入逐年增長,並於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達到相對峰值。

格外值得重視的還有電影院本身的文化功能建設經驗。開業於2000年的Lux Nijmegen影院是荷蘭最大、最受歡迎的藝術電影院之一。該影院位於奈梅亨市的中心位置,除放映電影之外,還舉辦各種與戲劇、音樂、舞蹈有關的活動。作為荷蘭東部的電影教育中心,它還舉辦專門針對短片、科學和氣候變化等主題的電影節。這座城市有大量的學生,與大多數藝術電影院相比,該場地吸引了更年輕的人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藝術影院,每年吸引很多觀眾,”影院高管皮恩·胡索夫說,“在排片方面,我們專注於更多的主題影展,非常多樣化,這使影院變得特別。”

位於丹麥奧胡斯的Ost For Paradis影院利用100多年的歷史建筑及其特殊氛圍,定位於“藝術影院和高端市場”結合,每年都舉辦多國影展。該影院還與丹麥電影學院的相關部門和學科合作,每周舉行兩次專題放映。更有意味的是,為了營造自己的氛圍和品質,影院的咖啡廳不提供爆米花和冰激凌,而是供應高品質的咖啡、葡萄酒和巧克力。刻意、執拗地堅持自己的特色,使之成為名聞遐邇的國際影院之一。2021年,同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該影院觀眾人數仍接近65000人次。

這些影院建設各有各的“創始經驗”,無疑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當我們自覺地把影院文化功能建設同電影需求側改革、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電影產業的活力復蘇聯結起來,機會一定會比困難多,辦法也一定會比挑戰多。

(責編:龔莎、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