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璽代表:“雙碳”目標背景下,建立“數字化主動式”技術,大有可為!
今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超低能耗建筑項目2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400萬平方米。推進碳普惠制度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上海市人大代表郭康璽。受訪者供圖
“這對我的啟發很大,我們公司每年參與近千萬平方米建筑物的建設,深深覺得綠色低碳大有作為。”上海市人大代表、滬港國際咨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康璽說。
“‘雙碳’目標本質上是能源體系的變革。”郭康璽直言,目前“綠色建筑”難以實現“雙碳”目標。對於上海這樣特大型的、以建筑能耗佔主體的、高密度能源消耗型城市而言,依靠現有綠色建筑手段,是難以從根本上實現建筑“雙碳”目標的。
通過分析,原因如下:
上海建設的“綠色建筑”或“低碳建筑”,絕大多數採用的是加強保溫、增強門窗氣密性、提高預制化率等“被動式”技術手段。“雖然這極其必要,但是遠遠不夠。”
其次,目前“主動式”減碳技術還處於低水平發展。在現有技術上疊加弱電智能化系統,即耗費了大量建設成本,還帶來安全隱患。
“建筑界對國家能源轉型和‘電力系統脫碳’這個維度的認知不足。”郭康璽表示,建筑用能未來都需轉向用電。那麼電力系統怎樣脫碳?就需要電力“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精細化管理,以智能需求側響應作為基礎。
如何在建筑上實現“雙碳”目標?郭康璽建議,建筑必須電氣化,取消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實現零排放。在電氣化基礎上,消除能源管控的“信息孤島”,建設整體柔性的、數字化調度的、滿足電網“需求側管控”的建筑基礎設施。同時,建設本地綠電消納體系,組建不同建筑群之間“數字化零碳社區”甚至“虛擬電廠”。“這其實也是國家電網的願景。”
對於這一新型“數字化主動式”低碳建筑技術,郭康璽詳細介紹了其特點。該技術一以電氣系統“物聯網化”為基礎,所有用電設備都實現雲端的“萬物互聯”,消除了現有專業分割的信息孤島,在雲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現能耗主動尋優極致節能,碳排放數據“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其次,其獨創的“交流過零點無電弧網絡控制器”能夠與超精度傳感器配合,毫秒級關閉切除冗余功耗,構成了強電智能化體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工智能“主動”尋優,通過過 AI 技術構成“數字化主動式”節能減碳體系。
“該技術在城市建筑領域應用,數字化主動式節能減碳能力突出,典型案例節能30%-50%,入選環保部《粵港澳綠色大灣區建設典型技術與案例匯編》,是僅有的建筑場景案例。”郭康璽說。
這一國內自主創新技術,突破了目前產業界普遍存在傳統模 式的路徑依賴。其優勢體現在高度數字化集約化、工程輕量化、可實現數字化調度的“虛擬電廠”等三大方面。
“上海單靠被動式技術無法達成目標,必須加大對數字化主動是節能減碳技術普及。”雙碳目標時不我待!郭康璽認為,上海金融產業發達,政策傾斜的同時可以通過綠色金融、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讓金融引導促進產業發展。“上海還有碳交易中心,數字化主動是減碳對碳交易非常便利。我認為發展潛力巨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